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到底是谁歧视了谁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2日06:00 光明网
郭立场

  首都女记协昨天召开“媒介有性别”活动新闻发布会。在发布会上,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发布的一项“电视广告中的两性形象”研究显示,电视广告中存在着过分突出女性性特征的现象,这样的研究结论说明我国电视广告中存在着性别歧视问题。(《新京报》3月6日)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尤其是女权运动的持续高涨,新时代的女性终于

摆脱了传统偏见的束缚,在书报、影视、网络等大众传媒中,尽情舒展着自己的优点和个性,很容易让人们感受到女性的极度荣光。而美女宣传的无处不在,美女经济的一日千里,更是让人喟叹美女的无所不能。然而,这些现象真正体现了女性平等的价值观,还是男性审美坐标中的女性歧视?

  不可否认,美是可以作为个人资本的,美女也是可以成为一种经济的。因为人人皆有爱美之心,美是大众文化的常态追求。可是,如果没有规则的规范,或者公德的自律,把女性当作花瓶或玩物,将女性商品化或工具化,利用女性的身体以及性的特征来吸引眼球,进而达到刺激消费的目的,美女经济无疑会走向泛滥和低俗化。就事论事,该项研究抽取了北京、上海、广州、沈阳和兰州五地的10家电视台的4935条广告样本,在研究样本中,青年女主角占83.1%,而且从外观(相貌和身材)上看,女主角“理想”外观比例占81.8%。相比之下,青年男主角只占61.6%,而且“理想”外观比例为51.0%。26.4%的女主角衣着突出了身体的性特征,而男主角则为4.1%。显而易见,美女经济中暗含着可怕的女性歧视。要知道,女性美不仅仅单纯地体现在身体形貌上,是不能简单地加以符号化和身体化的。

  美女经济是一种眼球经济,背后是一双双挑剔的男权眼光。美女吸引的是男人的眼球,迎合的是男性的口味。现实生活中,此类事例不胜枚举。竖立于京城某路口的一幅关于“广告牌发包”内容的广告画,是一白衣性感女子剪影,下端打着“等着你来包”的字样,“等”字就压在女剪影的臀部上,而“包”字特地运用黄色进行处理。年初,北京某商城推出的开业广告更是让市民“大饱眼福”:一名性感女模特,胸前纽扣崩开,露出酥胸一角,搭配的广告语是“开了”两个字。这类广告的女性无一不是光鲜漂亮,可给人的感觉总是怪怪的。在这里,美女的成功价值异化为能否取悦男性,性别歧视一览无遗。

  表面上,男性处于欣赏者与评判官的角色,女性则是取悦于人的被评定者。事实上,歧视的影响是双向的。在歧视性的角色暗示下,女性在迷失了个人发展的同时,其歪曲的形象同样使男性遭遇了失落,使男性无法正确认识自己的定位,找不到另一半的情感需求与生活诉求。另一方面,女性过于感性化的生活状态,必然导致其对自身要求的降低,以及对男性期待的过高,这对现实中的男性来讲不能不说是一种挑战。可以说,美女经济的畸形发展,美女自身的道德堕落,本身就是对男性的一种压力。而这对男女双方来说都是一种损害和打击。正如波斯特指出的:“当一个人看到一则电视广告时,社会的主要社会关系被再生产了。”广告几乎每时每刻都在依据既定的阐释模式来规范现实,人们也乐于以它所界定的所谓广告模式来规划自己的生活、指导自己的行为。

  一个人的成功应该是多元化的。传媒过多渲染美女经济,而忽略健康文化的宣传,很容易导致社会观念的畸形发展。其实,美女经济是女性依附男性的传统观念在新形势下的变形,要破除广告中的性别歧视,就必须转变不健康的性别观念。而观念的改变,“最重要的是教育,如果一个人的文化素质很高的话,外部的媒体就伤害不了”。此外,还要有制度的保障,要有健全的监管机制,规范传媒宣传的行为,纯洁广告市场的作为。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