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着眼于长远发展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2日08:17 红网-湖南日报

  本报记者 朱定 彭楚舒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成为今年全国“两会”的热点话题之一。连日来,在湘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站在国家、民族长远发展这个高度,围绕“创新”这个话题畅所欲言,积极建言献策。

  创新靠人才支撑

  胡锦涛同志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提出,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要“创造良好环境,培养造就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代表、委员们认为,这一重要讲话,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创新人才指明了方向。

  创新靠人才支撑。长期在高校工作的蔡自兴、姚守拙等委员认为,作为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载体,高校负有重大历史使命。针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实际情况,当务之急是要转变教育理念,推进教育创新。蔡自兴委员认为,目前大学培养的人才与社会实际需要的人才有距离。要转变教育理念,不能仅以分数高低论学生的优劣,要对整个培养过程进行反思,看哪些是值得坚持和发扬的成功经验,哪些是需要改进与完善的做法,哪些是不适应新要求而应当摒弃的落后的东西。要推进教育创新,学习一切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的做法和经验,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桃李满天下的蔡自兴委员说,科学思维和科技创新需要创造灵感和异想天开的想象力。这种灵感和想象力是激励人们善于探索和勇于开拓的“催化剂”,是创立科学新思想的“触发信号”。科学研究需要脚踏实地,然而,如果没有以“异想天开”为基础的“脚踏实地”,那么最多只能重踏他人和前人走过的脚印,不能为科学做出创造性的贡献。要通过加强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异想天开”的创新思维能力;通过加强创业教育,进一步提高大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财富的能力,让他们学会如何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王填、文会国等代表认为,创新人才的培养必须从基础教育抓起。他们建议国家建立培养创新人才的实验基地,在注重开发各类人才创新潜质的同时,同样重视道德与意志品质的培养,树立起社会责任感和民族精神,为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做出示范,为培养创新人才打好坚实的基础。

  创新需要良好环境

  刘友梅、龙国键委员和朱皖等代表认为,对于我国企业界来说,只有掌握自主创新开发能力,才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具有话语权。自主创新并不是单纯的技术创新,还包含产业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等更多方面的内容。他们认为,改革开放以来,虽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仍然存在许多阻滞创新的障碍。比如,宏观决策与管理体制不顺,调控不力,出现科技决策与产业决策的不统一;创新主体能力不强,特别是企业自身人才积聚和研发投入薄弱;市场环境的不规范与市场行为的扭曲,国内强大的市场还没有成为自主创新产品的支撑,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创新产品的市场准入,市场不但没能成为自主创新的工程依托,相反,由于市场的高门槛使它成为了障碍;社会文化与观念还不适应自主创新发展的需要,尤其表现在官员的不良政绩观、科技界的浮躁风、产业界的急功近利、社会上盲目崇拜洋品牌等方面。这些,都彼此作用,构成了自主创新的不利环境。

  从事电力机车研发工作的刘友梅院士深有感触地说,如果没有一个对自主创新产品积极容纳的国内市场和爱护自主品牌的社会文化,我们这个后发国家的自主创新之路就会走得很艰难。他和李利君委员、朱雪琴代表等抱着一个相同的期待:尽早制定和实施“科技进步法”和“政府采购法”等法律法规,为自主创新鸣锣开道,用法律来保证自主创新的市场环境。比如,可以用法律的形式规定,凡使用政府财政性资金购买重大装备和产品,应首先订购或采购国内企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装备和产品,特别是自主创新的首件产品,应通过政府首购来推动。

  谢佑卿代表同样认为,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首先要加速创新文化建设。创新文化是培育创新人才的土壤。要培养敢于创新的氛围,敢想洋人没有想到的;要培养敢干的风气,做前辈和洋人没有做过的事情;要敢于支持创新;要敢于承认创新成果,特别是理论成果。

  搭建鼓励创新的平台

  出席会议的在湘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普遍认为,要从完善各项奖励政策、调整科技投入资金导向等方面入手,搭建鼓励创新的基础和平台。

  全国人大代表、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院长詹纯新,全国政协委员张大方说,国外大多数发达国家政府科技投入总额中的近30%用于扶持企业,而我国的这一比例只有10%。他认为,要迅速调整政府科技经费投入的导向,改变以往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而轻企业的投入方式,加大对企业创新的资金支持,促进企业切实成为创新投入的主体。当务之急,要改变现行的依据项目立项进行资金投入的管理方式。在国家总体的科技规划之下,定向定点投入给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把技术创新的决策权交给企业依据市场规律去决定。政府只需加强监控和验收评价,以技术产出量和经济效益指标来考核国家资金的使用。这样既可以鼓励、促进企业创新水平和创新投入的提高,也可以避免中间环节过多、使有限的财力在层层盘剥中流失,以杜绝腐败及低效率的产生。

  乐寿长等委员认为,作为鼓励创新的一种重要手段,《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已经实施了6年多。科技奖励在营造尊重人才、鼓励创新氛围,促进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作用进一步显现,对科技人员的激励和鼓舞作用进一步增强。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地方和基层科技人员有一种天生与国家奖无缘的失落感,这不利于调动全体科技人员的创新热情。他特别指出,技术开发类应用成果、适用技术推广和科学技术普及成果在推动地方和企业的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科技意识,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现行奖励门槛过高,这些成果往往被排除在奖励范围之外,这对于动员全国人民共同建设创新型国家极为不利。他建议从改革鼓励创新的国家科技进步奖开始,适当扩大奖励规模,评奖总数由400项增至500项,增加的项数主要用于科技进步奖。

  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日前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教育部副部长赵沁平分别介绍了我国未来几年为推动自主创新将要采取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激励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环境;有关部门将抓紧研究制定激励企业自主创新的具体实施细则;同时,“十一五”期间,财政科技投入的增幅也将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幅,以此来鼓励和引导全社会更加重视科技自主创新,更加重视科技的投入。

  这些政策信号,令代表、委员们备受鼓舞。大家认为,面对越来越大的国际竞争压力,中国已经没有别的出路,只有一条路,就是通过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国家搭建了鼓励创新的平台,实现这个目标就具备了坚实的前提和基础。(本报北京3月11日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