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群众寄语代表委员:请多关注我们西部人才问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2日08:57 新华网

  新华网兰州3月11日专电(记者 王艳明)正在北京举行的两会牵动着普通百姓的心。“西部要发展,关键在人才,”,记者今天随机进行的电话和街头采访显示,在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大背景下,“人才流失问题”成为甘肃干部、学生、科研人员和技术人员的一个关注热点。他们寄语两会代表委员:“请多关注我们西部的人才问题!”

  甘肃省社会科学院研究人员贾琼在接受记者调查采访时说,与东、中部地区相比,

西部的人才总量明显不足,这已经成为影响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她希望国家和西部省份采取措施加大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以解决人才短缺之困,“防止人才流失这个问题几年来一直在呼吁,希望代表委员们今年能拿出更多的真知灼见。”

  正在甘肃农业大学读研究生的刘宏霞说,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许多西部高校培养的优秀人才都“孔雀东南飞”了。“西部大开发对年轻人是一种吸引,但没有相应的优惠政策,西部难以成为创业的平台,就不能留住心、留住人。我们盼望两会好好研究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并尽快变成具体的政策举措。”

  在甘肃省会宁县从事基层卫生工作多年的李红梅说,现在大家都在谈“看病难、看病贵”,其实这些问题在西部农村地区最为突出,而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尽管与经济发展有关,但更重要的还是与城市相比,农村地区的医疗资源占有太少,特别是卫生技术人才短缺,而这一人才资源的分布不合理,不光在卫生领域,教育、科技等也是如此。“现在两会与群众互动多了,相信代表委员能充分表达我们的看法。”

  在甘肃一家事业单位工作的梅淼说,西部人才本身就少,而现有的人才却得不到充分利用,致使人才短缺与浪费的现象并存,特别在一些机关和事业单位,闲置的人才较多。他希望能完善现有的人才考核和评价体系,以提高人才的使用效果。“两会还有几天就结束了,我们盼望听到好消息!” (完)

  专家认为:西进人才要避免“心浮、身飘、冒进”三种状态

  新华网北京3月11日专电(记者 葛素表)“西进人才一定要学习当地的文化,不要在假定西部地区落后的心态下工作,否则就会限制能力的发挥”,日前中国人力资源专家景素奇对记者说,到西部去的人才要注意不断学习,创造和当地文化的和谐气氛,切勿陷入“心浮、身飘、冒进”三种状态之中。

  日前到西部去成为不少大学毕业生的新选择,但去了之后如何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成为他们的困惑。景素奇认为,人才到西部之后最容易犯的毛病是把西部地区看得非常落后并急于想去改变,于是想出了很多点子,但在实际工作中,又发现难以推进,产生“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失落感。

  景素奇介绍说,其实我国西部地区有着深厚的地域文化和民俗特征,并不能用先进或落后等词语简单分类,西部并不代表落后,到西部去的人才首先要从心理上肯定当地文化的合理性,不断学习适应当地的文化,先和当地的人文环境“和谐”起来。千万不要有“我是人才,我就高人一等”的想法,一定要避免“心浮、身飘、冒进”三种状况。

  “我要是在北京,就怎样怎样了,我要是在上海,就怎样怎样了,我要是在世界500强,就怎样怎样了……,一些到西部去的人总爱比较,其实这样越比较越没有在西部建功立业的信心,先假定西部落后,根本没把自己融进那个环境,更担心时间长了自己在西部变‘土’了,所以千方百计要‘逃跑’。”景素奇认为,西进人才“心浮”最终导致两种结果,一是人才本身由“充满热情”到“心里凉”再到“失望”,二是对人才所在的单位或组织来说,由“热望”到“平淡”再到“失望”。

  现在西部地区引进人才的政策很多,有的地方把中高级人才当成“宝贝”看待,委以“副处级”“副科长”等待遇,更有甚者将当地最难处理的消防、计划生育等工作交给这些初来乍到的人去做。景素奇认为,这并不是对人才真正的重视,对人才的培养不利。一个组织对人才真正的培养是要先交给他们一些容易的工作,先适应西部的人文和自然环境,然后再发挥人才的作用。只有组织对人才的期望和人才对西部的期望匹配了,到西部的人才才能留得住。(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