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纪校长何必多此一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2日09:39 东方网

  3月7日,《新京报》刊发《人大校长要求高校公平竞争》一文,报道全国人大代表、人大校长纪宝成质疑国家长期只支持北大、清华重点发展后引起了强烈反响。时隔一天之后,纪校长又对新京报记者表示,他并不是认为国家对北大、清华的投入多了,而是希望国家改善对教育投入的方式方法。纪校长强调说:“我的意思并不是国家对北大、清华的投入多了,而是说,我们其他的高校跟它们在同等水平的学科,也应该得到同等待遇。”(3月9日《新京报》)

  多与少总是相对而言的。纪校长一方面强调自己没有说过国家对北大、清华投入多,另一方面又指出各高校之间同等水平的学科享受的待遇却相差悬殊,言下之意自然还是要归结为国家在高校之间的投入有多有少。因此,这番解释显然是自相矛盾的。

  当然,作为人大的掌门人,纪校长特意进行这一番辩白,自然有他的原因。曾有新闻报道,为了支持北大、清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从1999年起,国家分三年累计单独给北大、清华各拨款18个亿。18个亿,虽然相对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所需要的资金可能还差得很远,但对于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已不是一个小数目。在这样厚此薄彼的政策倾斜中,北大、清华被“钦定”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种子选手,而同样拥有众多优秀学科的复旦、交大、人大等院校却只能望洋兴叹,甚至连竞争一下的机会都没有,要说大家都心服口服,恐怕没有人会相信。遗憾的是,由于“举国体制”的思维根深蒂固,质疑国家的倾斜性政策,很容易被人们误解为质疑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目标,也就是说对方式方法的异议很可能被简单的上升为对达成目标本身的不配合。作为人大校长,显然要避免这样的嫌疑。

  然而,纪校长说前番话时还有另一重身份:人大代表。众所周知,我国的高等教育除了投入不足之外,一个同样严重的问题便是投入的分配不公。各种各样的“重点工程”、“示范窗口”,将本应同为公共财政体系扶持之下的高校分为三六九等,也由此造成了高校发展中的“马太效应”——少数名校要钱有钱、要人有人、要政策有政策,源源不断的投入为之锦上添花;而中西部一些地方的院校则只能寒酸度日,不仅优秀的师资大量流失,甚至既有的优势学科也因投入不足而渐趋萎缩。我们知道,教育公平是一种最重要的公平。尤其当教育投入绝大多数来源于公共财政时,这种资源分配上的公平,就不仅具有了社会公正的意义,更是经济公平的要求。如果不考虑这种现实,在没有经过学科竞争的情况下,通过倾斜性投入人为的扶植一些所谓强势学科,其实不过是以行政力量干预教育资源的配置,无论是从其合理性还是实际效果来看,都是值得怀疑的。而纪校长身为人大代表,对这一现象痛陈其弊,本就是一位教育界代表应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因而,作为人大代表的纪校长在事隔一天之后特意为自己的发言进行这番辩解,就未免有些多此一举了。


作者:宋元霞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