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中心任务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3日00:38 大江网-江西日报

  ■彭道宾

  观点提要

  ●积极推进农业结构优化与升级,用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发展,深挖农业内部增收潜力。

  ●营造农民转移就业的良好制度环境,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加速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进程,通过转移农民就业的途径促进农民增收。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加快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形成。

  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上强调,要坚持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广辟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途径,形成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这既抓住了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环节,又体现了新农村建设的根本要求,为做好新形势下的农民增收工作指明了方向。

  深挖农业内部增收潜力

  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调整和优化农业生产结构。积极发展品质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农产品,促进“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实现增值增效。大力加强农业资源特别是山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变农业资源优势为农业经济竞争优势,形成一批各具特色,品牌效应、规模效益和产业集聚力明显的农业产业群。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优质稻比重,推创国内外闻名的绿色大米品牌。扩大高效经济作物生产,发展双低油菜、绿色果蔬、有机茶叶、蚕桑棉烟等产业。从改善树种、林种结构入手,建设经济效益较高、功能较齐全的森林生态系统。发挥可养殖水面优势,抓好湖泊水库、宜渔低洼地和宜渔稻田的开发利用。进一步做强做大畜牧业,着力提高猪、鸡、鸭等食粮畜禽优质化水平,加强草地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大力发展牛、羊、兔、鹅等草食畜禽。

  用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发展,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将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作为一个系统,统筹兼顾,系列运作。产前抓信息、抓订单;产中抓管理、抓协调;产后抓加工、抓销售。加强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实行品种、生产、加工、营销全过程的标准化规程和产品质量标准,做好农业标准化技术培训工作,使之尽快在农村普及。着力在增加农业科技含量和改善经济管理上下工夫,提高农业投入产出率,降低物耗,促进农业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农业资源开发利用为基础,在稳定并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前提下,使农业逐渐从自给自足或半自给自足的小农经营方式向联营的高度商品化的企业经营方式发展,使农民由小生产者成长为具有市场意识、科技意识、投资意识、风险意识的农业企业家,解决农业生产过度分散化的问题,从而聚集力量,装备和武装农业,既调整存量,优化资源组合,也调整增量,扩大新增长点的生产规模,提高农业生产力。

  通过转移农民就业的途径促进农民增收

  要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建立健全统筹城乡就业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将农民进城就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实行就业目标考核,加强对城乡就业工作的统一协调和管理。建立健全跨城乡的统一劳动力市场,制定平等的行业进入制度,实行公平的就业政策;彻底清理和取消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歧视性规定、不合理限制,打破城乡就业壁垒。建立健全城乡一体的户籍制度,只要进城农民有固定职业、固定收入和固定住所,就应拥有城市户口。建立健全农民进城就业服务体系,建设覆盖乡镇、连通城市的农村劳动力信息和就业信息互联网,减少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临时性和盲目性,降低寻找就业机会的成本。建立健全适合务工农民的社会保险制度,依法将务工农民纳入工伤保险范围,并要解决好农村劳动力在地区间转移的社会保险接续问题。建立健全保护务工农民权益的法规和政策,将进城就业农民的子女纳入当地的义务教育范围,长期在城市务工的农民在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应享受平等的市民待遇。

  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增强农民就业技能是实现农民转移就业的关键。要加快建立政府扶助、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农村劳动力培训机制。把农村劳动力培训纳入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当作一项公益性事业来做,扩大务工农民培训“阳光工程”规模。组织和动员各类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参与务工农民培训,建设农民进城就业培训基地,使每个务工农民掌握一至两门非农技能,掌握相关法律、法规知识,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和外出适应能力,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由体力型向知识型、技能型转变。积极实施劳务输出“品牌”战略,着力培育制造、建筑、餐饮、家政、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人才,扩大江西务工农民的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形成品牌效应,增强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力。

  加速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进程,是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根本出路。要遵循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充分利用和信息化带动的原则,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产业技术升级,加快壮大支柱产业,做优做强工业园区,提升工业增长质量,壮大工业总量规模,扩大用工需求。在培育“航母式”大企业的同时,促进全民创业,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使之成为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主要载体。根据产业集聚、功能完善、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各具特色的要求,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有机结合、协调发展。不断增强中心城市产业基础和扩张能力,加快人口和生产要素集聚,实现城市规模和结构层次新跨越。加快发展县城和中心镇,提高人口、资金、技术和资源的集中度,改变江西城镇化水平低于全国的状况,增强城镇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

  建立和完善农民增收长效机制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为农民增收提供新的动力。继续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取消农业税后,重点在“多予”和“放活”方面下工夫,加大支农惠农护农政策实施力度,建立不断增长的支农资金渠道,增加对农民的直接收入补贴。按照自愿有偿的原则,依法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进一步推进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明晰林业产权,建立产权交易市场。进一步推进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形成农田水利建设健康、持续发展的新机制。进一步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培育多元化的市场主体,建立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粮食市场体系。进一步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农村信用社要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优化经营机制,强化支农功能。进一步推进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等改革。

  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财政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科技的投入力度,提高投资效益,改善农民增收的条件。把基础设施的投入重点转向农村,积极探索“各级政府拨一点、受益群众出一点、包扶单位帮一点、社会各界捐一点”的融资模式,扩大农村发展的投资来源。各级政府要发挥公共财政“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解决单家独户办不了的事情,引导农民自觉参与新农村建设,带动社会各方面的资金投入。要改变投资方式,采用补助等政策措施,有效支持农村公共产品建设,扶助良种工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产品储藏和加工业、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基础建设、农产品信息网络和营销组织建设项目。

  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提高农民增收能力。改善农业技术创新的环境和条件,加强农业高新技术研究,鼓励企业建立农业科技研发中心,整合农业科研资源,开展联合攻关,创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业科技成果。构建以乡镇基层农业服务站为龙头,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为主体的农技推广体系,大力发展各种专业技术协会,加快先进实用技术的普及。支持科技人员到农村开展技术承包。围绕当地主导产业,办好农业科技示范园和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示范基地。加速普及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和农技应用能力,通过发展科技型农业来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