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科研成果简单“量化考核”扼杀创新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3日07:28 红网-湖南日报

  新华社北京3月12日电(记者 丁锡国张晓晶)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有一位小麦专家,50岁之前一直默默无闻。他不求眼前的名利,潜心于自己的研究工作,50岁时终于取得一项原创性科研成果,以此基础又连续推出多项新成果,为这家科研机构、为社会作出了巨大贡献。这位小麦专家的故事,被全国人大代表庄文忠带到了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其中隐含的如何改变目前的科技评价标准、为创新营造宽松环境的问题,成为他向大会提交的建议。

  庄文忠代表认为,许多重大创新成果的产生,往往需要较长时间的积累,有的甚至需要几代人的努力,而我国目前的科技管理方式却不允许科研人员如此漫长地创造下去。

  近年来,学术、科研领域充斥着以论文发表数量、刊发论文刊物级别、获奖数量和获奖层次排位次、论英雄的庸俗风气。这是一种简单化的管理思维。它把科研活动等同于计件劳动,将所谓的“成果”与科研人员的职称评定、工资级别、福利待遇乃至课题分配挂钩,迫使科研人员必须用最短的时间发表最多的论文,用尽各种手段争得最多的分数,否则就很难获得职称晋升的机会,得不到科研项目,乃至生计都会成为问题。

  科研领域的简单“量化考核”给科研活动套上了急功近利的枷锁,助长了科研活动中的功利化、技巧化、庸俗化现象,使可贵的创新智慧遭到扼杀,形成了对人才的“逆淘汰”。近年来,论文注水、学术造假、剽窃之风等学术腐败现象广受社会诟病便是例证。

  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一个有利于一切创造才能充分发挥的社会环境。因此,代表委员们呼吁,科研领域的简单化“量化考核”应当尽快结束。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