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 居者有其屋是政府责任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3日09:39 中国新闻网 |
中新网3月13日电 据《中国证券报》报道,与老百姓只关心房价不同,两会期间,肩负重任的代表、委员们没有过多地谈论怎样把房价降下来,而是纷纷把矛头指向了不合理的住房供应结构——如何让老百姓用合理的价钱买到合适的房子? 这些代表委员们达成共识的是:如果说这一轮房地产调控是从收紧信贷和土地两个闸门开始,那么今年在信贷、土地政策维持不变的同时,结构调整应成为重点。 短缺与过剩并存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商品房年施工面积是年竣工面积的5倍多,商品房空置面积达1.14亿平方米。不久前,有关部门把房地产业列为产能过剩行业。 房子真的太多了吗?两会期间,来自五湖四海的声音道出了另一个事实。 ——“房地产商开发的商品房主要是面向城市中等偏上收入家庭,广大低收入者望尘莫及。”来自山东的郭松海委员说。 ——“银川的房价近几年涨得也非常快。经济适用房少,高档房多,已建成的商品房空置率高。希望多些每平米2000元以下的房子。”来自甘肃的周振中委员建议。 ——“武汉市经济适用房平均价格6年间涨了一倍,高于同期商品住宅平均价格上涨幅度。2001年至2004年,经济适用房竣工面积、销售面积均逐年下降。”来自湖北的蔡玲委员说。 ——“现在老百姓买不起房。经济适用房也要20万元左右,低收入者难以承受。”来自北京的田在玮委员道出了北京人的烦恼。 ——“很多地方政府拿土地做生意,炒高地价,导致房价不断上升,而经济适用房需要一系列审批手续,发展受到限制。去年郑州市建造商品房600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仅50万平方米。”来自河南的汪远思委员算了一笔账。 短缺与过剩并存,是中国楼市的一大“怪象”。镇江市委书记史和平代表的一番话可算是注脚:“一方面是中低收入家庭的需求十分庞大,另一方面是开发商大多钟情高档房,地方政府对经济适用房建设兴趣也不大。” 对于结构问题,信贷和土地政策恐怕都无能为力。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段话引起了代表、委员们的强烈共鸣:“要着力调整住房供应结构,严格控制高档房地产开发,重点发展普通商品房和经济适用房。建立健全廉租房制度和住房租赁制度。”解决结构问题必须从结构上做文章,报告中的部署可谓对症下药。 [page title=] 居者有其屋的责任在政府身上 开发商不愿开发普通住宅和经济适用房,一直被认为是楼市结构不合理的重要原因。 两会期间,身为房地产开发商的田在玮委员不客气地表示,在解决中低收入群体住房问题上,政府应该唱主角。田在玮说:“应压缩商品房的建设规模,调整商品房和经济适用房的比例,建立起廉租房制度。这是政府应该做的工作,义不容辞的责任。”田在玮是顺天通公司总经理,后者是北京大型经济适用房项目天通苑的开发商。 地产大鳄许荣茂委员表示,企业盖房的土地是花钱买的,挣了钱还要交税,居者有其屋的责任在政府身上。“香港政府每年都拿钱做安居房,占到全部住房供应量的一半,这可以大幅降低房价,甚至导致下降一半。”香港楼市也有结构调整,首先保证中低收入者能有房住,其他就是用税收政策等工具进行市场调节。 在全国房价第一高的上海,去年当地政府先后在外环推出总面积达1000万平方米的经济适用房,和总面积1000万平方米的动迁配套房,同时大力推行廉租房制度。 江西省建设厅副厅长马志武代表表示,他们正在尝试调整住房结构。一是增加普通住宅。“江西高档别墅很少,主要是原来超过140平米的大户型太多,这两年八九十平米的户型多起来了,有利于一般收入家庭购买。”二是完善经济适用房制度。“经济适用房每年占商品房的10%以上,2005年江西省商品房投资增速下降20%多,但经济适用房增速还有待提高。”三是建立廉租房。“这和地方政府有关,他们要拿补贴。”四是扩大公积金覆盖面。“要让年轻人能够用公积金贷款买房。”此外,农民工的住房问题也是马志武思考的重点之一。 酝酿中的房地产税,一旦推出将对高档房市场产生较大影响。国家税务总局局长谢旭人今年初表示,将加强8个行业的税收立法工作,房地产业位列其中。知情人士透露,新房产税可能会涉及征收不动产闲置税,以及对高档豪宅征收较高税赋等。 事实上,从今年1月1日起,对建筑面积超过140平方米的大户型商品房预征土地增值税的政策已经实施。 开发商须“掉头” “如果再不变,盖的房子就没人要了。”长期投资房地产业的海南嘉丰商融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童石军委员表示,面对政府出台的一系列结构调整政策,有的开发商已经开始“掉头”。 “现在大家都在控制高档项目,不愿意冒险开发太多别墅了。这个行业不可能再有过去那样的暴利了。”他分析说,“以后正常的利润率应该在10%-20%。开发商的主要方向是开发普通住宅,以量取胜,薄利多销。”他告诉记者,不少开发商已经将重点城市的少房户、无房户视为重要的消费群体。 谈到房地产市场未来的热点,童石军表示:“不要再盯着大城市,小城镇的房地产会出现相对繁荣期,那里有最广阔的天地。”在他看来,省会城市房地产的快速发展期已经过去了,地级市则正处在高峰期,县级市将是今后的热点。“这类城市的房价完全有可能出现较快上涨,年涨幅超过10%是正常的。”(尚晓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