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重点大学,不应是地方的自留地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3日10:14 贵州都市报

  重点大学办学地方化,就剥夺了不少外地考生享受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公平机会,这对高等教育资源不丰富省市的考生尤为不公平,加剧了考试竞争的残酷性

  “武汉大学只有首先是湖北的,才能是中国的;只有首先是中国的,才能是世界的。”全国人大代表、武汉大学党委书记顾海良10日在谈到武大的创新思路时表示:要为湖北经济发展服务,促进中部崛起。(据3月11日《长江日报》)

  顾海良代表的谈话并非空穴来风,武汉大学招生早就在向湖北倾斜。武汉大学办在湖北是事实,平心而论,当地对重点大学提供了优越的办学环境与人财物的支持,其招生政策适当向当地倾斜本无可厚非。但是,倾斜也要注意一个“度”的问题,不能把全国性重点大学变成了地方的自留地。

  据报道,武汉大学去年在湖北的招生人数占招生总数的50%以上,其实,这种重点大学本地化的现象并非武大这个特例。包括北大、清华在内的许多全国综合性大学近几年也越来越地方化,它们在办学所在地的录取比例居高不下,甚至持续攀升,个别重点高校在当地的招生比例超过了60%。

  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尽管地方政府与院校实现共建,但是中央财政拨款占到了重点大学经费投资的大头,全国的纳税人都为这些重点大学做出了贡献,倾注了心血。重点大学办学地方化,就剥夺了不少外地考生享受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公平机会,这对高等教育资源不丰富省市的考生尤为不公平,加剧了考试竞争的残酷性。而且重点大学创造的高新技术成果大部分只为当地经济服务,对经济欠发达、高教资源稀少地区的发展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其实,一所综合性重点大学,如果学生来自五湖四海,不仅有利于地方文化的交流融合,更是体现出大学的博大胸怀。而单调的生源结构,大部分人来自同一地区,长期发展下去,可能会形成文化、学术“近亲繁殖”的怪圈。这显然有违综合性大学的办学宗旨。大学的科学技术优势还跳不出狭隘的地域圈子,这对大学自身发展、对全国经济统筹发展,对营造公平的教育环境都没有好处。

  当然,笔者注意到,这种大学地方化的现象已经引起了不少有识之士的关注。中国政法大学今年按各省市的人口比例确定招生指标,虽然有专家称之为“打破地域差异的破冰之举”,但是这种地域差异的坚冰是否真能打破?笔者还不敢抱以过高的期望。只有更多的大学树立“全国一盘棋”的大教育观,摆脱狭隘地域圈子的困扰,不仅面向全国,而且走向世界,才能真正实践“大学之大”的大学精神。

  作者:叶祝颐来源:金黔在线—贵州都市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