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聚焦3·15:“热线”出击 查封“黑”食品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3日13:04 兰州晨报

  本报昨日联动兰州市工商局执法人员现场“捉鬼”维权

  本报讯(记者崔雪茜)3月12日下午本报联动兰州市工商局执法人员值守本报热线的“捉鬼”维权活动斩获不小:下午4时10分,据一位消费者举报,城关区滩尖子花园小区内,一食品加工点可能存在非法经营活动。工商执法人员接报后火速出击进行调查处理。

  出击:小作坊造“洋货”12日下午4时10分,本报热线接到王先生举报,称在城关区滩尖子花园小区内有一经营户每天上午9时至10时,下午2时至5时在小区内批发销售枸杞等食品,好像没有营业执照,并且这些食品都是该经营户在此租的民房内加工的,这些食品全部批发到兰州市各超市、小商店,他怀疑这些食品有质量问题。

  4时20分,记者跟随兰州市工商局公平交易分局执法人员火速赶往举报地点。

  记者在现场看到,在不足60平方米的房间内堆满了核桃仁、锅巴、葡萄干、紫菜、花椒粉、红糖、水晶粉皮、粉丝等近20种食品及其包装袋,房间内穿工作服的工人正在用包装机包装食品。

  执法人员在现场发现,许多食品包装袋上印有北京天翔云峰经贸有限公司、北京吉祥云峰经贸有限公司、北京森永达商贸公司、北京迎客松商贸公司等名称,还有部分“产地”为福建和兰州的包装好的食品,甚至有标菲律宾“金皇牌香蕉片”字样的“进口食品”。

  认定:“百合干”属假冒在现场,执法人员还看到许多标有“兰州百合干”字样的包装袋,工商人员要求该经营户出示授权书,但经营户称正在办理中,执法人员遂认定这种食品纯属假冒。在另一间房间内,记者看到,数十箱已装箱的食品箱子上写有“下西园某超市2件、五泉山某超市1件、大众巷某商店2件、白银平川某超市2件”等字样,这些“地址”极有可能是销售这些商品的地点。

  从经营户提供的卫生许可证看,颁发日期是2004年9月,据此推算该加工点至少经营了一年半时间。从工商人员查获的销货单看,还有销往七里河区文化宫某超市的清单。

  处理:封存“黑”食品该经营户在看过执法人员和记者的相关证件后,称此加工点加工的近20种食品,都是由北京迎客松商贸有限公司授权进行食品分装、销售的,其完全是合法经营,并且两证(营业执照和卫生许可证)齐全,但却提供不出相关授权分装食品的授权书。

  据执法人员初步调查,该加工点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将已过期的食品拆掉外包装后,重新进行二次分装销售。已包装好的食品包装袋上都未标明生产日期,工商人员遂认定这些食品涉嫌造假。

  由于涉嫌造假商品品种较多,工商部门初步采取的措施是对包装物、没有合法授权的食品进行现场封存。

  之后工商部门将与包装袋上所标的北京等地厂家进行核实,是否授权该加工点分装销售这些商品,如果“冒名”将做出严肃处理。七旬老翁征婚被骗?

  投诉:12日下午,73岁的王老先生向工商执法人员投诉:他于2005年2月28日到兰州市天缘婚介所征婚。婚介所的工作人员说,在他们这里登记的与王老先生年龄相仿的女士有七八位,只要入会,就可联系其与王先生见面。随后,王先生填写了婚介表并交纳了150元的入会费,但时至今日他连一位合适的女士都没见过。所以王老先生认为婚介所没有履行当时的承诺,要求婚介所退还150元的入会费。

  解决:工商执法人员接到投诉后,立即通过电话与天缘婚介所取得联系。婚介所方面认为王先生所叙述的情况与事实不符。他们已按照王先生提出的条件,先后安排了7位女士同他见面,但由于种种原因,到目前为止都没有成功。而且该所还承诺可以邀请王先生免费参加13日下午1时30分至5时由该婚介所举办的老年鹊桥专场,再次为王先生牵线搭桥。如果王先生要求退钱,婚介所将依据婚介次数与王先生对账后,再讨论是否退钱。“追回”1800元网络费投诉:12日下午4时,兰州市民王女士来电投诉,称去年暑假期间,她在北京四中网通学校兰州分校为小孩办理了两张网络学习卡,共4000元,使用一个月后,小孩转学离开了兰州,王女士要求退还卡内部分剩余费用。找到该校校长后,校长称找当时经办人解决。王女士找到经办人后,经办人根据卡的使用情况,现场退还1000元现金,其余1800元,经办人给王女士打了个盖有学校章子的欠条,答应全退。后王女士再次找到经办人时,经办人称她已不在学校干了,让王女士去找学校。该校校长则以此事属经办人个人行为为由,拒绝退款。

  12日王女士向工商执法人员投诉了此事。

  解决:接到投诉后,兰州市工商局消费者保护处处长尤锡武立即根据王女士提供的联系方式,与该校校长取得了联系,调查落实了投诉,尤处长要求学校尽快解决,最后,学校答应为王女士退还1800元的网络费。

  本报记者张隆实习生李卫卫昨日热线投诉“通信”占了三成

  本报讯(记者张隆实习生李卫卫)3月12日下午3时,本报联动兰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执法人员值守本报热线8113000,7部热线电话异常火爆,使接热线的工商执法人员忙得不可开交。

  12日下午3时到5时,工商执法人员共接到消费者打来的投诉、举报、咨询电话200多个,其中举报电话23个,投诉119起,咨询77起。

  根据热线举报,当日工商执法人员出击查获涉嫌制假窝点一个,现场为消费者解决投诉10起。

  据统计,从12日下午3时至5时消费者打进本报的热线电话看,目前兰州市消费市场中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主要问题涉及通信收费服务和家用电器、手机质量及承诺不兑现、押金不退还、商家服务质量差等,其中,涉及通信收费、手机方面的投诉最多,占工商人员所接热线电话总量的28%,其次为商家诚信问题。

  3月13日上午9时至11时,本报将联动省物价局、兰州市酒类商品管理局执法人员值守本报新闻热线8113000,如果您在消费中遭遇价格欺诈、“谢绝自带酒水”、大小菜单等侵权问题,请拨打本报新闻热线投诉、举报、咨询。

  3月14日上午9时30分至11时30分,本报将联动兰州市物价局、兰州市烟草专卖管理局值守热线;下午3时至5时,省市质监部门执法人员将值守本报热线,接受您的投诉、举报和咨询。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