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农资市场问题多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3日14:21 大众网-农村大众

  农资打假绝不是一个新话题,然而,年年打假,年年难打。尽管国家有关部门对假冒伪劣产品打击力度很大,一些正规生产厂家也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产品包装防伪标识的开发和宣传,但制假者往往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广大农民朋友要提高警惕,购买和使用农资时,多留心、多比较、不轻信。了解了生产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手段和方法,上当的可能性就小了。

  农资市场造假手法可谓千奇百怪,层出不穷,手法主要有:

  虚假广告

  一些不法农资经营者打着科技下乡、扶贫支农的旗号,其实并没有经过主管部门的审批,他们的宣传往往是夸大和虚假的,产品名称动不动就冠以某某肥王、高效、长效等等,目的只为误导农民。

  以次充好

  有些厂家不按标签标示值生产的肥料,成品养分含量低,成本降低了,价格自然就降下来了,但质量无法保证。农民看到养分含量相同的肥料时,一般愿选用价低的。

  以假乱真

  一些不法造假窝点和销售点常常准备大量标贴,根据买者需要临时粘到假农药的瓶子上。为此切不可购买新粘贴标签的农药。同时,购买农产品后要向经营者索要发票,发票内容要逐项填写、详细具体,莫忘加盖印章或要求经营者签名,而且要保留农资样品和种子包装标识。当农民购买或发现使用的为假劣作物种子、农药、化肥时,就可以带上这些证据向当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举报。

  擅自扩大使用范围

  有关部门调查发现,生产者和经营者在没有获得科学试验数据的基础上,任意扩大产品的适用范围,标签上写上一串农作物,好像它的产品功效无所不能。而经销商也利用农民不知情的弱点,胡吹海侃,尽量多卖产品多赚钱。结果往往是给作物造成损失减产等。

  标签上面猫腻多

  据工商部门介绍,农资商品的标签存在不少问题,其中篡改生产日期、无标志或不标注、乱标注重要指标、复混肥标志标注中误导消费者等现象较为严重。有的包装有意误导农民,比如只标英文,不写中文,让人看得稀里糊涂;有的把大量、中量和微量元素全部加起来作为总养分,让人误以为养分很高;还有少数产品标签上没有标注具体地址。

  存在严重的假冒侵权行为

  一些小企业(甚至有的只能叫做小作坊),为了获取高额利润,采用借船出海的办法,故意把大型复混(合)肥的企业名称作为自己的商标名称,或用知名品牌的商标作为自己企业的名称,或将自己产品的商标名称借取知名品牌的谐音,或者标称中外合资,欺骗农民。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