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让文化走近百姓生活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4日05:23 深圳特区报

  昨日召开的2006年全市社会文化工作会议提出,未来五年内,我市将加快和完善社会文化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5+2模式,这是一项全面提高我市社会文化水平,形成与高品位、国际化城市相匹配的群众文化发展格局的重要基础工程。

  让文化走近百姓生活,使广大群众尽可能地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务的雨露和阳光,不仅是保障群众实现文化权利、提高城市文化内涵和文化品质的必然要求,更是一个公共服务

型政府当仁不让的职责。近年来,我市逐步健全和完善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影剧院、博物馆、群艺馆、文化站,散布在都市中的各种文化场所犹如辐射文化、娱乐和休闲的闪闪繁星;读书月、科普周、市民文化大讲堂,一道道制作精良的丰盛文化大餐让广大群众大快朵颐。文化,提升着城市的品位,也浸润着市民的生活。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文化阵地要向基层延伸、文化产品和服务要贴近群众。这首先就应体现在公共文化资源的配置和布局上。过去,由于缺少公共文化服务的意识,一些地方的文化设施建设布局随意性较大,有的甚至把公共文化场馆安置在人口相对较少、经济价值不高的地段。试想,如果群众参与文化活动在“路途”上就得大费周折,这样的文化活动怎么能“普及”呢?加快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群众文化设施和服务网络,是2006年我市公共文化建设的重点之一。如何使博物馆、图书馆、纪念馆、文化宫等各级公共文化设施的服务功能在文化生活方式日趋多元的大气候中得到应有的提升?如何使有限的文化资源覆盖到最大多数的城市人群,在软硬件的配置上更均衡、更密集、更接近市民?这些都是需要认真思考和着力解决的重要问题。

  如果说完善文化设施和服务网络犹如城市公共文化建设的骨骼构建和经络疏通,那么,要让城市公共文化的生命鲜活起来,还得注入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新鲜血液。文化没有“贵贱”之分,文化权利对每一个老百姓来说都是平等的。在公共文化建设中,多层面惠及群众对文化的“口味”,使大街小巷的居民都能提升文化需求、享受文化成果,是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根本方向。我市“十一五”期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两项重点工程,就是实施外来工文化服务工程、继续推进常设性群众文化节庆工程,这正体现了文化产品和服务“贴近性”的要求。一方面,要通过开展经常性、多样性和广泛性的文化活动,在“普及”中求“提高”,使广大人民群众在享受丰富的公益性文化生活中获得公共文化服务的实惠;另一方面,要不断扩大群众文化的受益面,重点支持和指导面向青少年、外来人口的文化活动的开展,比如,针对劳务工文化需求,提供形式更丰富的文化产品,通过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服务内容和形式的创新,将文化服务送到劳务工身边。

  能否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产品和公共文化服务,是现代社会衡量政府能否有效履行职责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需要在观念、体制机制等多个方面大胆创新和实践,让文化离群众近些、再近些。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