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公平教育呼唤法制保障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4日07:19 大众网-大众日报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民受教育的程度直接关系到民族的素质和国家的命运,也关系到每一个人的人生。

  同样分数命运大不同

  山东省的考生与北京、上海的考生相比,同样的分数命运却大不同:后者可以进北

大、复旦等名校,而前者只能上普通本科,甚至还要交大笔的赞助费才行。就是在山东省内,济南、青岛的高考录取分数线也比农村地区低许多。

  来自泰安的王元成代表说,教育本应该是推动社会公正的利器,为每个不分贫富贵贱的国民提供改善命运的机会,但如今却失去了它真正的意义,教育的公平性在恶化:城乡受教育机会不均衡、贫富子弟教育失衡、高校招生指标分配不公平、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王元成代表提请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尽快制定《公平教育促进法》,以法律作为实现教育公平的坚强保障,切实保护公民依法享受教育公平的权利。

  “重点学校”剥削教育资源

  来自临沂市的张桂玉代表说,教育法规定,所有公民都依法享有平等的教育机会。但在我国,无论是中小学还是大学,硬是人为地划分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并且,这些所谓的“重点学校”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和城镇,教育资金大量地向城市学校、向“重点学校”倾斜,最好的设施、教师、管理等公共教育资源向“重点学校”流动和集中。而“同在一片蓝天下”的农村,在同样担负着教书育人任务的“非重点学校”,得到的教育投资少得可怜,有的地方,甚至需要农民自己筹款去实现本应由政府负责的“义务教育达标”。农民不仅在基础教育上负担过重,而且其子女的入学率、升学率和受教育的程度远远低于城市。

  张桂玉代表介绍,目前,各地“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的可支配经费有近10倍之遥。许多农村地区为求培养几个尖子、状元,将本来就不富裕的教育经费集中投入在一两所“重点学校”。他认为,“重点学校”制度是一种剥削制度,“重点学校”剥削了“非重点学校”的教育资源。人为地划分“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使大多数农村儿童一开始接受教育就处于劣势,从而使大部分农村适龄人口难以考上大学。这种一味追求升学率、刻意制造学校等级的教育政策显然不具合理性。他建议,取消“重点学校”,平均地分配经费投入等教育资源给每一所学校,打造公平、公正的教育平台。

  取消等级特权招生

  王元成代表列举近几年出现的“山东考生状告教育部”、“上海交大招生黑幕”,“北航录取通知书索价万元”、“西安音乐学院乱收费”事件和“高考移民”现象,他感叹:如今上大学不但要比智力、勤奋,还要比身份、户口、关系网、财力。他说,目前实行的高考保送生和各类加分政策,由于在定性评价过程和招生环节失去公正性,已经成为一种典型的等级特权招生,是极易产生腐败的温床。他建议,取消保送生和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加分政策,进一步加强对教育特权和教育腐败的监督,依法建立健全监督机制,严惩教育腐败,坚决取消教育特权,保障教育公平。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