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关于“文坛”的网骂(专题)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4日07:45 江南时报 |
名人博客建立之后,一直是非不断。近来一场关于“80后”是不是真正的作家?他们写的是不是真正的文学?……的网骂在著名文学评论家白烨和著名“80后”韩寒之间“爆发”。白烨盛世凌人地将韩寒教育了一通,说其在《三重门》之后,越来越和文学没有太大的关系。同时兼有车手身份的韩寒不知是否为了缓解赛前的紧张情绪,大动“粗口”,总之,一气之下,白烨悍然关了博客。 “文坛是个屁” 事件的来龙去脉大致如此:“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在当代文学的理论批评方面撰著了100多万字的理论批评文章,出版了6部文学理论评论著述”的白烨先生写了一篇《80后的现状与未来》的评论,大致意思是“我以前说过‘80后’作者和他们的作品,进入了市场,尚未进人文坛;这是有感于他们中的‘明星作者’很少在文学杂志亮相,文坛对他们只知其名,而不知其人与其文;而他们也似乎满足于已有的成功,并未有走出市场、走向文坛的意向。”“80后作家这样一种姿态坚持下去,成为主流文学的后备作家是完全可能的,从文学的角度来看,‘80后’写作从整体上说还不是文学写作,充其量只能算是文学的‘票友’写作。所谓‘票友’是个借用词,用来说明‘80后’这批写手实际上不能看做真正的作家,而主要是文学创作的爱好者。” 这一评论被搁入白烨先生建于新浪网的名人博客中后,立即引起“80后”的反应。 于是韩寒就发表了一篇《文坛是个屁》以做回应。韩寒回应道:“别凑一起搞些什么东西假装什么坛什么圈的,什么坛到最后也都是祭坛,什么圈到最后也都是花圈。”这一下触痛了白烨的神经,他竟然被一个晚辈狠狠地教训一通,理由还如此之充分。韩寒尤为有趣地说:“作为中国的文学评论家,特点和长项就是,1:不知别人所云。2:自己不知所云。3:不知所云还特能云。这事都提升到互联网立法了。您看人李亚鹏包括我经常被网友留言被骂,您怎么没跳出来要立法要建设网络道德啊,哪个承受的责骂比您少啊。骂您头上就不行了。这就是立法以人为本?” 白烨被一个晚辈驳得体无完肤,一怒之下,关了博客。 看客之间的“交战” 韩寒与白烨的这两位名人在博客上的“交战”,自然引来另外不少看客。无论是批评“80后”的白烨,还是“骂人”的韩寒都得到不少看客与粉丝们的公开支持。 在白烨的博客后,不少表明自己是“80后”的网友评论道:“‘走上了市场,没走上文坛’是什么意思?文坛的概念一定是曲高和寡和阳春白雪?市场什么时候成了区分文学和非文学的标准了?”韩寒的一帮粉丝也大闹白烨的博客,劝白烨“放下自己的偏见,不要用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来指指点点一群人。” 同样,也有人觉得韩寒的话说过了,缺少对他人起码的尊重,但是尽管韩寒动了“粗口”,但是总体来看支持韩寒的人似乎还略多于白烨的支持方阵。 记者一直试图联系上当事人,请他们心平气和地来谈谈对这次博客论战的看法。无奈白烨先生已经将博客关了,韩寒也去赛车了,只在其博客上留下一段公告:除赛事必须,最近不接受纸质媒体采访。看来韩寒是一门心思赛车,今年的冠军看来他是志在必得了。 名人眼中的“文坛”论战 事情不能不了了之,总该有人出来做个总结、评论什么的。当事人不在,自然还有很多重要的人物,他们自始至终都在关注着这起文化事件。 我们联系上了白烨先生的朋友谢玺璋先生。谢先生早年也从事媒体工作,也是国内有名的评论家。前年夏天,中央电视台《读书时间》要做一期节目,内容就是讨论“80后”写作的问题。白烨先生曾和他一起参加。就在那天,白烨把李傻傻、春树等几位“80后”作家介绍给他。在他的感觉中,白烨对“80后”作家了如指掌,谢玺璋先生认为:“‘80后’写作渐成气候,和白烨的支持、推广是分不开的。不感恩戴德也就罢了,居然有人以怨报德,是我无法想象的。”谢先生认为,以韩寒的开通、豁达,似乎不会因为白烨的这几句话就恼羞成怒,现在怒了,也许有别的原因。像白烨这样的一个文学保姆,惹不起还躲不起啊。 陈村表示虽然他不喜欢白烨的论文,但是白烨说得至少并不全错。“‘文坛对他们只知其名,而不知其人与其文。’在我看,被他猜对了。几位力挺韩寒的大佬都没兴趣去读他作品,不是‘只知其名’吗?”只是被压抑久了的韩寒可以跳出来反驳,但是不一定要动“粗口”,这非但不能起到很好的反驳效果,反而落了鲁迅不以为然的“辱骂与恐吓”的陷阱。 作家古清生幽默地说:“韩寒具体其他俺不管,俺只议及白烨的‘80后’和韩寒的‘文坛是个屁’,要俺说,文坛连个屁都不是,屁还有臭味,文坛那地方,连个臭点的屁都闻不到,有的不过是滔滔不绝的自恋与自颂。” 本报记者黄艳 《江南时报》(2006年03月14日第二十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