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听唱新翻杨柳枝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4日09:01 贵州日报

  去年随省政协视察组去遵义,任务之一是考察“四在农家”。起初,总觉得“富在农家,学在农家,乐在农家,美在农家”的表述未免过于夸张,抱着看一看再说的态度。治史的人,恪守“以实事求其是”的原则,关注的是事情的经过和结果,要看农民究竟得到多少实惠。看了几个村,觉得农村确实变了。泥泞的道路铺上了水泥,农户有了电灯、电话、电视和自来水,炉灶改烧沼气,厕所再也不像从前那样令人恶心。

  也许我看到的只是一些典型,但它毕竟使人看见了一线文明的曙光,看见了农村的新气象和美好憧憬。据遵义市同志介绍,这样的示范点在全市已有1500个,大约占遵义农村人口的10%。回来又得到一个信息,贵阳市所属各区县市已在2004年消灭了农村的茅草房,15万农民住进了新居。最大的喜讯,是2005年取消了农业税,交“皇粮”的时代从此一去不复返。

  这是破天荒的大事,足以勾起我们对流年往事的无限回味。千百年世代相沿的茅草房,在我们这个时代悄然逝去,成为渔樵闲话。取消农业税具有划时代意义,几千年中国农民为抗皇粮而流淌的鲜血,已凝固在尘封的史籍中。“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的故实,大概也要被文人们写成“戏说”。“交公粮,卖余粮”成了历史典故,政府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这是一个有史以来的重大变革。

  “四在农家”和“改茅工程”都是值得称道的,因为政府工作的重心开始转向农村,并作了有益的探索。但距离解决“三农”问题的目标还相当遥远,城乡差别还在扩大,东西部差距拉大的趋势仍未遏止。贵州直到现在仍然是全国的扶贫重点,农村还没有告别贫困。“喝大锅清水汤”的时代虽然已经成过去,但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在为温饱奔波操劳。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最艰巨的任务在广大农村,最大的难点在西部。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是一项重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至今五六十岁的人也许都不陌生,20世纪50年代就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口号。不过那时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只是“吃饭进食堂,上工一窝蜂,干活大呼隆”的热闹场面,理想境界也不过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而今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却是一种新的发展观念,是一种创新发展模式,它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涵盖了现代农村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从根本上改变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

  “农家乐”是要有足够物质条件的,核心是要发展生产,使农民生活富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需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认真研究“穷人经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涉及许多复杂问题,如何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开辟农民增收渠道,就是一个亟待解决而又不易解决的难题。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固然是一个重要方面,而采取怎样的扶贫开发方式又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这一切都需要扎扎实实地做,有切实可行的措施,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这是一个根本性问题。高收费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学校必须向农民子弟开放,实现教育权利的平等。中央强调要重点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对农村学生免收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免费课本和寄宿生活费补助。这是以人为本的体现,是时代的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势在必行,农村税费改革、金融体制改革、耕地保护制度、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都很重要,尤其要注重民主法制建设,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中国农村最需要的是民主和法制,有了它,农村就会生机勃勃,从政治上、精神上彻底改变旧时的农村面貌。刘禹锡有《杨柳枝词》云:“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总之,社会主义新农村要的是全面的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作者:史继忠来源: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