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民俗商业化的春之声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4日09:47 锦州日报

  近几年来,锦州人的生活中多了一种浓郁的“情感包装”,这就是被人们重新拾起的民俗文化。每逢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清明、重阳,或一些重大的文化活动,如庙会、海会、采桑节,民俗已经成为了主打的品牌。就是平时,民俗文化也开始占据人们生活的时空,民俗文化的展示不再是随着节令走,而是站稳了脚跟。

  在位于上海路的北方书城,今年新开设了文化广场,扑面而来的是代表着辽西地域

特色的民间工艺展厅,人们尽可以在辽西民俗的瀚海里留连;在辽西小商品批发市场、古塔步行街,民俗文化商品,货种全、档次高、制作别致、物美价廉,令人惊喜的是这些民俗文化的代表,不再只是简单的一个饰品和家居的装饰物,而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商业化的民俗气息,逐渐形成了商业化的规模,堪为民俗文化春之声。

  在锦州,有刺绣艺术北方派系的代表人物夏丽云,有徐焱的玻璃画和烙画,有蔺心宇的树叶剪刻,有赵莉的葫芦画,有张斌的面人,有陈万增的皮影剪刻,还有享誉全国的辽西剪纸……不要小看这些民间工艺品,它们作为显示古文化形式与原始宗教观念的民间美术品,仍然保留着上古时代的原始文化形态。绚丽多姿的辽西剪纸,千百年来,已融入了锦州大量的人文景观、风土人情,成为锦州民俗文化的主要表现之一,文化含量丰富,历史传统古老,地域风情突出,寓意内涵丰富,技艺精湛高超,极具社会学、民俗学价值。

  有句俗语,“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地域性民俗文化是一定地域内人文底蕴的标志。当前,传统与现代的冲突较量正在进行,社会的发展给民俗文化的延续和发展带来了一个严峻的课题。如何在现实条件下,更有效地保护、继承这些优秀的传统民俗文化,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民俗商业化不失为一个有益的启示。民俗市场示范的作用值得重视,一旦这些艺术大师的手艺成为“发家致富”的有效手段,文化传承问题自然能够得到很好地解决,其经济效益也能够吸引更多的民众投身于各民族民间文化的资源保护与产业开发。在对民俗文化的开发和市场化中,应该坚持审美和使用相结合,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予以创造性的开拓,从而完成民俗文化向现代商品的转化。这种根植于乡土深处的口传心授的民间民俗文化,完全可以以自己的人文底气和崭新的产业形式,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就记者看来,民俗商业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和发展的一个必然,这应该视为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多元化的体现。以庙会、海会为例,这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认同的商品与文化的集会活动,既有娱乐的成分,更多含杂了民俗文化的传承和从事小商品者的谋生这样两个层面,已经连续举办10多届的义县奉国寺庙会,其商业活动与民俗文化不分你我地交织在一起,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证。因此,不能否认这样的一个事实:民俗文化和经济活动本身就有着割舍不断的血肉联系。

  当然,说起民俗文化还远不止以上提到的那些,更多的民俗文化还有待及时开掘整理;更多的民俗商业化还需要人们去精心地打造。因为,许多民俗民间文化正在经受着转瞬即逝的考验,比如皮影的表演技艺,真正掌握的人并不多,面临着生死攸关,这绝不是骇人听闻。以我们身边的例子来说,医巫闾山脚下的满族风情剪纸,可算是辽西民俗文化的一绝,人物形态逼真,言行举止跃然活现,如果不能及时进行开发整理,几十年后即将濒临失传的险境。辽西的民间民俗剪纸与陕西为代表的西北剪纸,都是中华民族民俗文化的瑰宝。在西安的碑林商业街和各大商场超市,都可见到制作精美的陕西剪纸,成为游客的首选,既挽救了民俗文化,又将民俗商业化,可说是明智之举。摄影:记者吴志珂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