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给儿童雨露和阳光(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4日10:04 西安新闻网-西安晚报

  

给儿童雨露和阳光(图)

  愿所有的孩子都能沐浴在阳光下。 记者李建宁摄

  特别提示

  虐待与忽视儿童是一个全球性社会问题。在我国,各级政府历来都把儿童事业放在重要位置,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做出了举世瞩目的贡献。但是,由于社会变迁中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儿童的生存、发展和权利保护仍面临着巨大挑战。特别是由于传统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多数公众对家长随意打骂孩子、老师随意体罚学生的现象给予认可和接纳……

  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做法之一就是在全社会广泛开展教育活动,提高公众意识,鼓励对虐待和忽视儿童的恶习予以斥责并反对。

  ■记者李建宁陈颖

  儿童维权协会的诞生

  2006年3月1日,对于关注中国儿童权利和儿童发展的人们来说,将是一个值得纪念的特殊日子。这一天,陕西省防止虐待与忽视儿童协会在西安正式宣布成立。这是中国大陆首家致力于消除虐待与忽视儿童的省级专业性社会团体。

  这个以维护儿童权利为使命的组织,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当天下午,在胜利饭店举行的首届会员大会上,西安市近200名律师、教师、心理咨询师、医生、法官、警察、记者、妇联干部、儿童服务志愿者等社会各界人士,闻讯赶去参加会议。国际防止虐待与忽视儿童协会执行主席斯沃女士、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中国办事处麦克•奥诺先生以及新加坡、巴基斯坦等多个国家的同类机构和组织,也纷纷发来了贺信、贺电。专职从事世界儿童福利事业的斯沃女士在贺信中激情洋溢地说:“你们成立的这个全新的组织,将能够帮助每个家庭和儿童过得更加快乐、安全、健康,并对未来的中国产生积极的影响,为此我们为你们而喝彩!”

  与此同时,多家国际儿童组织也派来了代表亲临大会。

  其实早在两个月前,发自本报的一条经省有关部门批准协会成立的短讯,就已引起国内外媒体的广泛注意。这条不足200字的消息经新华社转发后,立即被国内外数百家各类媒体采用。

  一个专为儿童权利服务的新生群众社团,缘何如此受社会青睐?

  身心俱伤的孩子们

  记者手头有一份针对农村地区儿童权利保护状况的调查报道。报告显示,由于缺少明确的认识,老师和家长常常在不知不觉中对儿童的权利造成忽视和侵犯。

  此项主题调查是国际计划改进学校教育项目委托未央区妇女青少年心理健康中心进行的,目的在于改进学校教育,使儿童权利受到充分的保护。调查内容涉及儿童在学习、身体、情感、被忽视、性、生活、人际交往、心理健康等方面受保护的状况。调查人员在蒲城县和淳化县随机抽取8个学校部分班级的1200名中小学生和老师,采取问卷与访谈的形式展开调查,在两所中学,四所完全小学,两所初级小学共发放问卷1200份,接受调查的学生年龄最小的5岁,最大的14岁。

  调查显示,经过教育部门的积极干预,目前校园里老师对学生罚站的现象虽然已逐渐减少,但仍有2/3的男生和1/3的女生受到过针扎、揪耳朵、打手心、打耳光、罚跪、脚踢、推倒、打头等不同程度的体罚。专家们指出,由于体罚是瞬间行为,未能引起老师的足够认识,可是体罚比罚站强度大,会给儿童心灵造成更长久的伤害。比较身体而言,儿童在情感方面受到的伤害更大。调查中显示:有18%的学生被老师骂过“没出息”;28%的学生被老师摔过书或本子;有1/3的学生感到不快乐;有1/3多的学生想要转学;有48.1%的男生和41.3%的女生曾经想一个人到很远的地方去。由此足以说明,现在孩子对所受教育环境的不满意。老师的一些不当作为伤害了学生的心灵。

  记者同时在另外一些孩子中调查发现,其实这种伤害,并非个别现象,这不由不让人感到担忧。

  忽视孩子的成长烦恼

  还有一种“可怕”的忽视,就是对青少年成长中普遍缺乏应有的引导和教育,使孩子心灵遭受巨大压力。

  调查人员访谈了解到,如今不管在城市或农村,小学六年级的女生差不多有1/3就来例假,而大多数任课老师都不知道。对于家庭来说,个别母亲虽告诉女儿来例假时不要动冷水,而其他的教育则根本没有。学校课堂上也未开设系统的性教育课程,导致孩子对正常的性发育感到不适和恐慌,认为是难以启齿的事。当事情发生时,不知如何保护和处理。例如一个11岁女孩寒暑假期间来例假,上学期间闭经,不知应去医院诊治,母亲和老师均未过问,一年多来,痛苦不堪。

  调查中57.3%的学生都认为老师喜欢长相好的学生,从而导致他们对自己的长相产生自卑心理。小学高年级和初中生往往把正常的异性交往与早恋混为一谈,把正常的男女同学交往作为笑料,以“老公”“老婆”相称,致使很多学生不再敢与异性正常交往。

  专家们指出,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长有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的责任和义务。但很多的家长在孩子的内裤出现经血和精斑时,不做正面解说和适时的关爱,甚至把孩子朦胧的性问题的表达,盲目归结为早恋和品德问题,忽视青少年男女交往的前奏过程,导致孩子进入恋爱期无所适从。

  另外,由于家长和老师都没有对孩子进行性自我保护教育,当孩子遇到性骚扰和性侵害时,为保全名誉而不敢诉说,更不敢采取必要的自我保护措施或投诉。

  调查报告还显示:有13.4%的学生感觉到自己是可有可无的人;69%的男生和72%的女生希望不被当众批评;25%的学生日记或周记内容被公之于众,受到心理伤害;39%的学生由于学业优差、贫富、长相、城乡差别等原因而受到歧视;21%的男生和8%的女生因各种惩罚不让参加集体活动。由于以老师为主体的教育意识,87.6%的学生都习惯于立即按老师的吩咐去做事,以为顺从老师就是好学生,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造成一定的限制。

  专家指出,儿童是弱势群体,他们对自己的权利并不清楚,无力抗争,不懂得自我保护,所以需要有一定的组织应该加大对儿童权利保护的宣传……

  大多儿童都有被殴经历

  “谁的孩子没有挨过打?我昨天晚上就把孩子美美揍了一顿。”开出租车的张师傅给记者这样说时,并没有任何的愧疚之意。他说,11岁的儿子在读五年级。“昨天下午放学后不早早回家,却和其他几个孩子钻到网吧里玩游戏。他妈到处找不见人,你说气人不气人?我专门开着车到处找他,最后逮住就是几脚好踢。”

  记者曾经在一些小学门口随访时,大多数孩子反映说,他们都有过被父母不同程度殴打的经历。在吉祥路小学门口,一位30来岁的孩子父亲对记者说:“不打不成材,这是我的父母当年对我说的,我小时候也没有少挨父母打。现在,我虽然没有经常打孩子,但有时孩子太顽皮,不好好完成作业,我就好好教训他一顿。让他记住那样不行。”这位家长说的“好好教训”就是“打孩子”。

  西安市多位从事青少年心理辅导的老师,也向记者反映说,在他们接收的心理咨询中,有不少中、小学生由于在家常挨家长“全武行”式的殴打,在学校又受老师的奚落或冷落,因此普遍存在心理阴影。从而有的产生厌学、有的厌家。特别随着社会变迁加剧,不论是在城市或农村,离婚家庭的不断攀升,单亲家庭的孩子开始增多。“在这些单亲家庭中,由于部分孩子的监护人没有尽职尽心,实际上这就是严重的‘儿童忽视’,因而导致孩子心理问题更为严重。”未央区青少年心理健康中心的专家汤发良说。

  由于普遍存在的忽视或不同程度的虐待行为,导致社会上流浪儿童、未成年人犯罪现象日趋增加。据专门代养罪犯子女的陕西东周儿童村负责人郭建华统计,儿童村代养过的170名儿童中,82人曾有过流浪史,长则七八年,短则四五个月。根据国家民政部门的统计,7岁以下的流浪儿占流浪儿童总数的10%,8岁~12岁的占23%,13岁~15岁的占63%,16岁~18岁的占到4%。可以看出,绝大多数流浪儿童尚不具备独立生活的能力。而探究其最初的流浪原因,与儿童在家庭、社区等环境中被虐待与忽视不无关系。

  全球关注的社会问题

  虐待与忽视儿童,其实是一个触目惊心的全球性社会问题。

  为有效遏止这一问题的存在和继续恶化,早在2000年,妇女世界山峰基金会便发起将每年11月19日定为“世界防止儿童虐待日”。倡导这一世界日的目的,就是要创建一种预防儿童虐待与忽视的文化,形成提升意识、动员公众意见和行动、传播预防计划的一个全球性合作伙伴网络,使得预防儿童虐待成为每个人的关注和要求,使得对儿童的伤害在将来不再被接受。

  2004年11月19日,全球有超过90个国家的500家组织举行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纪念活动。而陕西省在近两年,在全国独家举行了这样的宣传纪念活动,志愿者们在西安市和白水县等地,向人们散发了大量宣传材料,将“儿童虐待与忽视”的概念传向了社会。

  儿童虐待,特别是对儿童的性虐待,是一个普遍的、令人担忧的问题。每年,全球至少有一百万儿童被卷入性贸易;每天,我们几乎都听说有新的虐待儿童事件发生。

  陕西省妇联权益部部长、省防止虐待与忽视儿童协会副会长赵玉玲说,在我国,虽然儿童虐待和忽视是一个长期的、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然而由于传统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多数公众对此问题及其危害性缺乏深刻的认识,甚至对家长随意打骂孩子、老师随意体罚学生的现象给予认可和接纳。尤其是由于社会变迁中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儿童的生存、发展和权利保护仍面临巨大的挑战。

  长期关注妇女儿童权益的赵玉玲分析认为,这些挑战主要是:拐卖儿童、溺弃女婴和残疾婴儿、对儿童,特别是对女童的性侵害、雇用童工等违法犯罪案件仍不断发生,而有力地揭露打击这些犯罪的社会环境还需进一步优化;家长打骂孩子、教师体罚学生是一个长期的、普遍存在的现象,其违法性、危害性未被公众充分认识和关注,反而被视为教育儿童的有效手段仍然给以认可和接纳;家庭、校园和社区不良环境引发的问题少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发生率有所上升;流浪儿童、流动儿童、留守儿童因监护不力而导致的意外伤害、致残、死亡和违法犯罪案件时而发生。“这些针对儿童的暴力、虐待和忽视都程度不同地损害了儿童的身心健康,严重地甚至剥夺了儿童的生命。对此,社会各界应有清醒的认识并给予密切的关注。”

  陕西人的理念和行动

  “保护儿童远离任何形式的伤害,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陕西省人民医院儿科主任、省防止虐待与忽视儿童协会首届会长焦富勇教授最早将此理念引进国内,为在国内推展、宣传这个理念,为此进行了长达8年的奔波和实践。

  “如今,这一理念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和行动。而陕西在全国先行一步,终于成立了这个致力于儿童权利事业的团体,这是很值得庆贺的。”年过五旬的儿科专家焦富勇对记者说。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以儿童为中心的国际人道主义救助和发展组织相继出现,如救助儿童会、国际计划等。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国际防止虐待与忽视儿童协会、香港防止虐待儿童会等专门致力于消除儿童暴力、虐待与忽视的国际性或区域性民间组织纷纷成立。

  2001年,在联合国儿童权利委员会的建议下,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了要在全球范围内开展关于儿童暴力问题的研究,重在探讨在家庭、学校、社区及在工作环境中有效预防和打击各种形式针对儿童暴力问题的策略开发,制定有关保护儿童、干预暴力、治疗创伤、儿童康复等措施。

  8年前,在国外做访问学者的儿科专家焦富勇,发现在所访问的国家,医院不仅有专门的防止虐待与忽视专科,而且在大学还设有这样的专业课程,并有大量的人员从事研究。而在我国此领域仍是空白。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专家,焦富勇教授回国后,立即在全国率先开展了防止虐待与忽视儿童的研究、宣传、教育、咨询、免费医疗救治、相关知识手册编印等活动。同时,在他积极奔波、倡导下,在西安先后举办了多次全国性的防止儿童虐待与忽视的研讨以及国际学术交流活动。他作为大陆惟一的学者,参加了多场国际防止虐待与忽视儿童的学术会议,为推动我国儿童福利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受到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中国办和国际儿童权利组织的褒奖。

  与此同时,陕西省妇联针对全省频发的女童性侵害案件,在过去的5年中,积极开展了社会救助、相关调研,召开了公、检、法、司等部门参加的座谈会,制作电视专题片,编印宣传知识手册,举行签名宣传活动等。

  2005年,联合国儿童暴力问题调研在中国开展,儿基会与全国妇联合作在中国树起了反对儿童暴力的大旗。此时,陕西省妇联成功地承办了儿基会等多家国际组织支持的中国国家级“预防虐待与忽视儿童培训班”。包括香港、台湾及内地十多个省市的教育、医疗、法律、心理、社会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及代表汇集西安,进行了为期三天的专业培训,从而将防止虐待与忽视儿童推进到更加广泛的层面。

  为借鉴国际经验,发挥我省专业力量较强的优势,针对虐待与忽视儿童问题,跨学科、多视角探讨预防和制止虐待与忽视儿童的策略和措施,促进全省甚至我国保护儿童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为此,省妇联权益部、焦富勇教授及多位关心儿童的人士,于2005年9月共同发起成立全国首家防止虐待与忽视儿童的专业性社会团体,这一倡议得到了省妇联领导的大力支持。

  2005年11月9日省民政厅批准,协会开始筹备成立。截至协会正式成立,全省已有150余人申请加入会员。同时,西安还有警察、法官、律师、教师、媒体记者、心理辅导等各界人士50多人,积极报名加入防止虐待与忽视协会的志愿者,随时准备应召奔赴社区、农村,为受虐儿童提供各种维权服务和法律支持。

  协会的成立,服务网络的逐步完善和建立,标志着陕西防止虐待与忽视儿童工作,从此将走向一个新的发展轨道。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