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明白消费八大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4日11:11 南方日报

  虽然记者像捍卫自己的人品一样捍卫着自己的钱包,但是它却还是每天以超出估计的速度日渐消瘦。对一个早起早睡、有理想、有期待的年轻人来说,这真是令人黯然伤神。上班、吃饭、睡觉,当每个月超支已经成为习惯,当自己一次次“心甘情愿”地掏出钱来,记者只能感叹:“不是买家太无能,而是卖家太狡猾。”

  经验教训:耳不软、心不动、嘴不饶、手不松,这样才能少花“冤枉钱”。

  “商场返券”时有猫腻

  近年来,商场返券是外来零售商常用的促销手段,该种手段给商场带来了不少的人气与利益,但对于商场返券的做法部分消费者大呼上当,原因是商场在促销时没有把相关注意事项说明,带有欺瞒性。

  消费场景:东城一百货

  听说某百货店规模大品类多,正值商场大力搞过季促销,于是走马观花之后,记者发现BENBO专柜推出买“200送100”的活动,当场记者购买了一件价值233元西服,同时也获得了该柜台赠送面值50元的购物优惠券两张。该券使用期限为2006年3月12日,为不使优惠券过期,记者择日与朋友又来到该商场,可是却遭遇意想不到的结果。

  记者:“我买那件50元的内裤吧。”

  服务员:“对不起,先生,我们的优惠券不能用来购买指定的内衣裤以及袜子的。”

  记者:“为什么这张券不能用?”

  服务员:“我们这要买满200元才能使用一张价值50元的券。你可以看优惠券上边的说明。”

  记者:“为什么当时买东西的时候你们没有说明,等我买了你们才拿券出来给我说这个要另外付200元才能使用?”

  服务员:“是的。”

  最后记者什么东西都没买到,反而还“倒贴”了27元打车费以及一个小时的美好时光。

  记者体会:赠券除了商家确实给消费者让利外,在购物时候,消费者应小心促销中的猫腻。为了避免今后的不必要麻烦,购物时,消费者一定要细心。

  发型师就是“推销员”

  现在的姑娘舍得投资,做个头发动辄几百甚至上千元。但是常有的情况是:原来只想洗个头发或者做简单休整的,在发型师的百般劝导下,终于大修大剪又染又烫,出门发现,稀里糊涂地钱包就瘪了大半。

  消费场景:雍华厅某美发中心

  记者走进东城的这家发廊。发廊门口巨幅广告:“特价,洗头10元,剪发40元”。

  记者走进去洗头发。

  服务生:“洗发水,10元起的,您看一下。”说着她又拿来一张洗发价目表,除了第一行的普通洗发水标注着10元外,其他的在超市常见的品牌洗发水都是要15元,一些进口品牌要价甚至高达20元、25元。记者纳闷了。

  服务生:“小姐您知道,品牌洗发水的成本高。10元的是最基本的。”

  洗完吹干,发型师惊呼:“小姐,您的发质这么脆弱啊!”

  记者:“是吗?我平时都有用护发素。”

  发型师:“普通的护发素效果不是很明显的。而且小姐您的头发因为染烫的缘故,受伤不轻了,必须专门护理。不然头发会越洗越没有光泽。分叉也越来越多。”

  记者:“那我应该怎么护理呢?”

  发型师:“小姐,您真是很幸运。正好我们店里的倒膜护发今天打折。原价300元,现在只要150元。”

  看着镜子里乌黑的头发,记者实在想不起来什么时候染过烫过伤害过发质。

  “对不起先生,我只是洗头发。其他的并不需要。”我打断了还要继续介绍这个特价产品的发型师。

  记者体会:多赚钱是商家无可厚非的目标,不过作为消费者,在与精明商家博弈的过程中,知道自己实际需要什么,耳根别那么软,商家再多花招,也抵不过意志坚定的你。

  黑的士:不打表也不找零

  出租车成为一个城市最直接的形象窗口,日常出行免不了跟出租车打交道,出租车的服务态度和各方面的管理反映着这个城市的服务素质。

  场景一:汽车总站出口

  一出站,记者就被围在出口的一大堆出租车司机左拉右抢的。

  跟司机说去塘贝市场,一个司机马上拉开车门说:“30元!”

  “打表最多才17元啊。”记者不愿意。

  这时,另一个司机在旁边抱怨:“你知不知道啊,我都等了1个多小时了,30元最少了,不然肯定没有人跟你去的。”记者回身准备再去坐公交车,一个司机赶紧又拉住记者,妥协道:“哎,来来,上我的车吧,打表就打表吧,这钱真不好赚啊。”

  车上。记者:“出站打的的人应该很多啊,有什么必要对短途抬高价钱?”

  司机:“个个要是乘坐短途还打表的话,我们不是白等了吗?”

  记者:“但是在别的城市,好像都没有这个道理啊?”

  司机:“别的是别的,这里是这里。”

  场景二:夜里12点半的出租车上

  “嘀”地一下,计价表就跳到了8.4元。记者掏出9元钱,等了半天,司机没动静。

  记者:“找钱啊?还应该找6毛钱。”

  司机:“都是收9元的啊。”

  记者:“哪有这个道理?夜晚的士收费按规定已经抬高了价钱,谁规定你们可以再多收这个零钱的?”

  司机:“就几毛钱也那么计较。”

  记者(汗,坚持):不行,没这个道理,就得找钱。至少要找五毛钱。”

  司机:“没零钱”。

  记者(不下车):“等着你换零钱。”

  司机(无奈,从座箱里掏出零钱):“没见过你这么扭筋的人。”

  记者体会:现在还有很多司机拿旧版发票给乘客,甚至在月头就跟乘客说发票用完了。怪哉!什么时候东莞的出租车也能用上自动出票机呢?新的交通法规要求出租车司机的资格证正面朝向顾客摆放,可经常遇到一些司机就是没有照做。看来东莞司机是最怕乘客投诉了,所以才将资格证号码躲藏起来?其实不然。有关部门是否应该从认真处理乘客投诉上下功夫呢?遇到问题,出租车司机甚至讽刺乘客,逃避责任,这跟经济飞速增长的东莞是多么不相称。

  家政服务“狮子开大口”

  日常生活里,消费者或多或少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洗衣服的时候,发现下水道堵了。拧龙头时用力过猛,阀门失灵了,水喷了一屋子。如此的小事却有可能给我们带来大麻烦。这时候,家政服务的电话就成了救你于“水深火热”的利器。但是,当你充满期待地等着上门维修的工人给你修好时,他漫天要价,急着上班的你会怎么办呢?

  消费场景:水花飞溅的阳台

  前几日,记者家阳台上摇摇欲坠的水龙头终于罢工了,裂了个口子。顿时阳台上水花四处飞溅,记者飞奔上顶楼关掉自来水总闸这才暂时止住了水流,阳台上却已是“汪洋一片”了。记者想起来经常在门缝里捡到的家政服务公司的传单。于是打通了上面的电话,这个家政公司的两个维修工20分钟后到了记者的家。

  维修工检查了一下,开始报价:“60元。几分钟就能好。”

  记者:“什么?补个缝要60元啊?”

  维修工:“这个不太好修啊。60元没跟你开高价了。”

  记者:“不行,太贵了。我还是晚上下班回来再找人修吧。”

  两个维修工人见记者不愿意,仔细看了看坏了的水管,耳语了一番。

  “这样吧,40元给你修了,我们也不白跑一趟了。”

  记者:“还是不用了。晚上再说了。”

  维修工:“那我们就没办法了。你晚上找,更贵。”说着提起工具箱往外走。

  走到门口,他们又折回来:“20元,你看怎么样?”

  记者体会:就这样,一个小小的裂缝,“身价”从60元连降三级。家政公司上门服务对于解决紧急情况来说确实是件好事,派发印有电话和服务范围的传单也无口厚非。但是,是不是应该在这样的传单上明码标价,让消费者放心,也大大减少了家政服务人员因为价钱谈不妥而白跑一趟的尴尬。

  便利店:高价买方便

  清晨,在鲜少有商店开门的大街上,脚步匆匆的人们可以在便利店里喝到温热的牛奶。深夜,夜归的人可以吃到热气腾腾的叉烧包。便利店已经成为城市里人们不可或缺的一个生活要素。

  消费场景:莞太路边几家便利店

  记者从家里到办公室的这段路,不过1000米,却开着四家24小时服务的连锁便利店。每个清晨,记者拐进路边的便利店,买上一杯热豆浆,让店里的营业员热两个奶黄包。下午,打电话给办公室楼下的便利店的小妹,叫一杯速溶咖啡,或者来两串麻辣串。加班回家的路上,便利店的灯光温暖明亮。进去要一杯酸奶,翻翻杂志,生活倒也简单惬意。记者成了这几家便利店的常客。知道哪家店里的新杂志到得最快,品种最多,知道哪家点的热狗最香,知道哪家的日用品最便宜。大家成了熟人,在电梯里看到他们来送外卖,互相打个招呼。有次晚上十点多,在办公室加班的同事打电话叫了一杯咖啡,小伙子送来之后,说了句:“你们工作真辛苦啊,要加班到这么晚。”同事也笑着:“你们不是也很辛苦,这么晚还跑来跑去。”

  记者习惯了在每个月10号去小区门口的便利店买杂志。就在这个月,12号才过去,发现陈列杂志的货架上已经没有常买的那本了。正失望着离开的时候,店里的小妹叫住记者。

  小妹:“小姐,你是在找常买的那本杂志吗?”

  记者:“是啊,没有卖了是吗?”

  小妹:“还剩一本的。我看您每个月都来,我帮您把最后一本留下来了。

  记者体会:便利店名副其实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方便。不过便利店的东西平均要比大卖场贵,如果要买的东西比较多,时间充裕的话,去大超市会更划算。

  一次性筷子≠卫生筷子

  消费场景:旗峰路一菜馆

  随着潲水油、黑豆腐被快餐店使用做菜等不断被媒体报道之后,引起人们开始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同时许多人对快餐店“敬而远之”。而近日记者有新的发现,一些快餐店里的一次性筷子用不得。

  记者在旗峰路找了一家快餐店里吃午餐。坐下后,记者点了个油淋茄子并要求使用饭盒装。记者发现快餐店里的筷子很不卫生,大部分都是随便捆扎就往筷子筒里一装,而筷子的头和尾乾坤颠倒。由于筷身弯曲不直,许多食客手没洗的手在筒筷上摸摸捏捏,这里选选,那里挑挑,为找出一跟直的筷子,用手在筷子林里拨来拨去,很不卫生。随后,快餐服务员端来了油淋茄子,但是由于温度太高,装菜的饭盒被烫软漏了油汁。

  “你们这个饭盒怎么搞的,还没吃就都漏了。”记者大叫着。

  “哦,刚才那菜太烫了,把盒子烫坏了,对不起啊,我再给你一个。”服务员道歉。

  “换了还不是一样吗?而且这些菜都漏到桌子上了,吃不得,你再给我弄一个。”记者提出意见。

  “再弄一个也是用盒子装的,照样还会漏。”该店老板看见有事便出来说话。

  “还有,你们的筷子头尾都乱放的,一点都不卫生。筷子头尾倒置又让大家这样乱摸,还有什么健康可言。”记者微怒道。

  该店老板答应给记者从新炒过一道菜。并表示今后会把筷子放置合理。

  记者体会:一次性筷子的使用卫生问题实为担忧。除了店家暗地里偷偷使用潲水油和黑豆腐我们很难发现外,对一家餐饮店的服务卫生进行观察相信我们的眼睛能够辨别得出。如果有发现餐饮店服务的不卫生,记者建议另择别家吧。

  影楼:“优惠卡”就是“挨宰卡”

  每当影楼为宣传自己的品牌,发放一些价值不等的拍照卡,很多人跃跃欲试。结果是大多数人便宜没占着,最后还只能感叹自己花钱又超支了!

  消费场景一:记者某天翻开钱包,发现还有一张影楼拍照卡没有用出去,上面写着“本卡价值398元”,“只限活动期有效”等,可是卡上有效期从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截止,上面根本就是空白。记得这张卡还是一次逛商场的时候,被影楼促销小姐发到手上的。小姐当然说:“我们这是品牌推广,您今天很幸运得到了我们公司派发的拍照卡,您什么时候想来体验都行。”

  记者今天正好想去体验一番。按照上面的公司办公电话打过去,“嘟—嘟—您所拨叫的电话已过期。”怪事!难道几个月过去,这家影楼就关门了?再拨,仍然是号码过期。记者又打卡上的投诉电话,是一个手机号,拨过去,居然是外地号码。再拨,无人接听。持续几次,结果一样。

  这让记者拿着那张价值398元的拍照卡无可奈何。

  消费场景二:

  正好朋友也接过类似的影楼拍照卡,不想用,记者就拿去试验了一回。价值228元的某影楼拍照卡,到了影楼后,负责接待的店员小姐服务热情,店员小姐把影楼的拍照清单给记者看,最便宜的一套拍照居然是498元!小姐嘴巴伶俐:“如果您使用我们公司发放的这个拍照优惠卡的话,您就得需要再补上另外的差价,如果您不使用优惠卡的话,498元的最低套餐还可以打折。”

  记者:“那好吧,开始给我化妆吧。”

  店员:“好的。不过您先得买我们的一套化妆用具,为卫生起见,我们这里都采用了一次性的,化妆是免费的,但是用品要收成本费。”

  记者:“多少钱?”

  店员:“假睫毛,10元一对;粉扑,3元一个……”

  记者:……

  记者体会:大家还是应该慎对免费、优惠的摄影促销。接受任何服务项目前务必问清收费情况,有些收费项目在之前并没有很清楚的告诉消费者。在一切都互相沟通得很好的状况下,再进行消费以避免日后的不快,遇到强迫消费或侵权行为及时投诉。

  “1元美容”只是个诱惑

  美容卡派发总是见缝插针,避之不及,弃又不舍。很多人经受不了美容院促销小姐的诱惑,到后来才知所谓的“免费试做”总有让你花钱的理由。

  消费场景:某美容院

  记者逛到某商场楼上的时候,被美容院促销小姐拉住,递过来一张美容卡,促销小姐满脸笑容:“今天你来得真巧,我们美容院在搞活动,只象征性的收一元钱就可以体验全套洗面。您配合完我们的活动后,我们还会给您送礼品。”这么一说果然让人心动啊。记者跟着她一起走进美容院。

  美容师一边工作,一边轻声细语:“唉,小姐,我看你的皮肤很适合我们的新款洁面乳,要不要我拿来给你试一下呢?只是如果试那种洁面乳的话,要多收10元钱。”见记者没有表现出有兴趣的样子,美容师又说:“小姐,像你这个年龄就应该多做皮肤保养了,保养皮肤可不是洗干净脸那么简单,一定要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护肤品牌。”为表示自己有爱美的上进之心,记者只好不停点头称是。之后又来了一层补水面膜,美容师仍不忘引导:“很多人不知道皮肤补水的重要性。小姐,你也可以买一套我们的补水面膜,带回家长期使用。”经过专业的全套洗面后,果然神清气爽。

  美容师恭维了一番现在的效果有多明显后,再三推荐他们的产品,如此一来,当真只付1元钱,真让人不好意思,记者经不住她们强势的劝说,买了一瓶她们美容院自己研制的售价50多元的爽肤水。

  记者体会:美容院号称自己研制的护肤品牌,还是应该慎用为好,并不是所有的美容院都能严格测试自己研制的产品的。一元试体验也好,全部体验免费也好,目的仍然是劝人消费,亏本买卖哪个商人会经常去做呢?

  图:

  进了商场,众多“优惠”信息让顾客“一头雾水”。新华社发

  司机抱怨生意难做,乘客抱怨收费太“黑”。杨凯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