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建节约机关”只不过是最低要求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4日11:18 信息时报

  时报新闻眼张鹏

  “每年各级政府官员公车私用费用达2000多亿元,几乎和2006年的国防开支相近,代表委员呼吁建节约机关”(《中国青年报》3月13日)的新闻又一次把“公车私用”的话题推向高潮,对于全国政协委员刘光复“建节约机关”的呼吁,笔者有两个判断:其一,这种呼吁效果不大,近年来我们听到的类似呼吁还少吗?效果如何,公众自然很清楚。其二,说

得不客气一点,这种“建节约机关”的呼吁有点请求的味道,但是,对于某些既得利益者来说,能够开着公车去农村钓鱼或者去另外一个城市旅游,那种由显摆而产生的优越感,那种由炫耀而造就的舒适感,那种由无耻而沸腾的超快感,无时无刻不在散发着诱人的光芒,这里面牵扯到白花花的银子和货真价实的成功形象展示,岂是你一请求就可以放弃的?

  刘光复先生认为“勤俭节约意识的缺失是直接原因”,笔者不敢苟同。刘光复先生更进一步指出,“作为权力机关的人大,对公共财政预算及使用的监督没有落到实处是浪费现象的根本原因”,这话说得完全正确,可是在现实中却毫无意义。在具体的工作环境中,如果明明有浪费公车资源而不会被认真追究责任的“潜规则”存在,一个配备有公车的官员在办私事时还是老老实实去打的,不但会被人认为有“作秀”嫌疑,而且还会被嘲讽为“圣人或者白痴”,所以说,指望浪费公车资源的官员积极主动地时刻培养“勤俭节约意识”,实在是让他们扮演一个颇有社会压力的角色。

  由上述情况看来,环境(这其中包括单位的小环境和社会的大环境)因素在“公车私用”的情况中确实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这种环境的形成乃是因为制度的乏力和松弛。如果制度本身缺乏“杀伤力”,任尔“呼吁”千百遍,诸公当然照样我行我素。其实办法不是没有,比如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和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让他们用镜头拍下公车私用的具体情况,交由有关部门处理,与此同时,独立的民间机构可以建立一个“曝光公车私用网”,凡是有关部门敢于拖延、敷衍的事件,都将在网上予以披露。另外,有关部门可以考虑把“是否滥用公车”的考核与官员升迁结合起来,实行“一票否决制”———官员滥用公车不但不能升迁,而且还应该加以查处。以上所述种种办法,自然有颇多尚待完善的地方,但笔者相信总比目前某些机关的所谓“自查自纠”效果好得多。

  “公车私用费用每年达2000多亿元”绝对不是一个“建节约机关”的善意规劝就可以解决的问题,说到底“建节约机关”不过是个最低要求,公众希望由此发轫,看到有关部门痛下决心舍弃既得利益,敢于接受社会监督,努力建设更清廉、更高效、更民主的机关的实际行动。

  “高薪养医”无助于矛盾解决

  “政协委员朱宗涵建议降低药价通过设立‘处方处置费’为医生加薪,卫生部回应欲在两省做试点但受阻”(《新京报》3月13日)的新闻折射出目前医疗改革的种种困境,一方面,医生们抱怨自己收入不高,院长们声称医院是在代人受过,另一方面,某些部门和地方对于涉及提高医生待遇的政策退避三舍,唯恐激起部分公众的偏激情绪。笔者认为,朱宗涵委员的建议有一定合理性,但同时存在着局限性。他的建议显然是希望通过“高薪养医”稳定目前的医生队伍,缓解医患之间的矛盾。但是,“高薪养医”是否是唯一的选择呢?到底有没有另外的途径可以解决问题呢?

  “高薪养医”听起来不错,可是“高”到什么程度才能够让各位医生安心工作,不为物价、房价、教育费用而操心,不向患者索取“红包”不乱开大处方呢?这个问题可能很难回答吧!诚然,医生也是普通人,也需要足够的收入来应付各项开支,但是,医生这个群体的薪水问题是否一定要在体制内解决?是否一定要通过加薪来解决?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作为普通人的医生同时具备社会人的属性,他们有着流动的自由和冲动,社会以及有关部门应该合理地顺应这种医疗人才的分流。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同时也不得不承认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人生选择:有人希望工作稳定压力小,钱少一点也无所谓;有人希望工作刺激钞票多多,压力大一点也抗得住。政府部门要做的就是为愿意进入私营医院工作的人提供更多的保障,为愿意在国有医院就业的人提供更多的机会。其实对于患者来说,无论是国有医院的医生还是私营医院的医生,只要能在正常的医疗费用之内将自己治愈就是好医生,至于医生是国家的编制还是招聘来的员工,患者懒得关心。

  在健康有序的竞争环境中,医疗人才会不可避免地向薪酬较高的医院汇聚,这对社会和公众并无害处,只有当医疗资源达到一定的垄断程度,并且医院凭借高技术的医疗人才索取高昂的医疗费用时,才会出现负面效应。就中国的现状而言,到底是哪一个利益集团意欲垄断医疗资源和市场,公众有着自己的判断。仔细揣摩朱宗涵委员的建议容易让我们得出如下的逻辑推理过程———国有医院医生收入低所以要加薪———不加薪人才就会流失———患者将不能得到高水平的医疗服务———所以一定要加薪。拜托,医生能跑到哪里去?跑到火星上去?还不是就业于医疗行业或者私立医院,没准因为私

  立医院管理得当医生收入高,更能发挥其个人作用。

  笔者认为,片面地强调给国有医院的医生加薪未必能有助于矛盾的解决,机制不理顺,制度不完善,加薪的积极作用也非常有限。倒不如真正把医疗市场放开,毕竟中国13亿人口这个偌大的市场并不是属于哪一个部门的,更没有一定要塞给国有医院去“消化”的道理。只要监管部门严格执法秉公办事,只要价钱合适,环境允许,自然有人愿意打理这一单“生意”,交给国有医院就一定放心吗?大家仔细想想近年来的某些惊骇世人的新闻再回答这个问题吧。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