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河南多晶硅:为能源信息产业“撑腰”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5日06:02 河南报业网-河南日报

  本报讯(记者马宏图尹江勇)3月14日,记者从洛阳中硅高科技有限公司得到消息:由我国自主研发的年产千吨多晶硅生产线,目前正紧锣密鼓地安装调试,有望在月内进行装备试验。

  “新生产线一旦试验成功并投产,意味着中国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和太阳能产业将不再受制于人!”公司技术总负责人、教授级高工严大洲告诉记者。

  去年记者曾在该公司采访,刚见到多晶硅成品时,它的外形就像一根碗口粗的U形“铝棒”,灰扑扑的毫不起眼。严工告诉记者,这根“铝棒”重100公斤,每公斤售价为90到100美元,他开玩笑说:“扛一根回家,等于搬回一辆桑塔纳。”据介绍,公司现有生产线上可同时进行12对棒的循环生产,相当于一个小“金矿”。

  多晶硅的身价一年前还在每公斤20美元左右,缘何突然暴涨?“目前全球能源紧张问题是多晶硅受重视的主要原因。”严工说,“从长远看,太阳能、风能是解决未来能源制约的最好途径,而多晶硅是制造太阳能电池的重要基础原材料。”

  他列出一组事例:全球太阳能电池已连续四五年以30%的速度递增,今年能否保持速度完全依赖多晶硅的原料供应;去年全球共“吃”掉了3000吨多晶硅库存,仅中国就有2800吨的需求;由于多晶硅还是制造半导体硅单晶的重要原材料,它的严重短缺,已极大影响到全球集成电路及太阳能电池产业的发展……“我们的产品还没生产出来就被订购一空,连边角料也被抢得干干净净。”

  采访中,严工婉拒了记者想要拍张照片的意愿:“以前世界上只有美、日、德三国掌握着多晶硅的生产技术和工艺,且都对外严格封锁技术。”

  这使得我国多晶硅技术发展也颇受波折:前些年国内一度有人视自主研发该技术“无用”,认为直接购买国外产品就可满足需求。然而短短几年的市场剧变,使人们看清了在尖端领域不能掌握核心技术的巨大危机。

  “幸运的是,我们的研究坚持了下来。”严工透露,制造多晶硅的技术并不难,但要将其产业化,关键在于生产中的物料循环使用和综合能耗,经过多年的自主研究,我国现在已掌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打破了三国垄断。也正因为此,科技部批准由该公司实施国家“863”计划项目“24对棒多晶硅还原炉装置技术研究”课题,目前多晶硅年生产能力已达300吨,为建设年产千吨多晶硅生产线奠定了良好基础。

  “坚持自主创新,企业才能前途远大;掌握了核心技术,产业发展才有坚强后盾。”严工深有感触地说。②10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