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剽窃者为何那么“横”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5日10:04 中国新闻网

  看到的剽窃事件越来越多,剽窃手段越来越恶劣,有一种感觉却越来越强烈。这就是剽窃者为何总是那么“横”?除了极个别情况而外,剽窃者被人揭发之后,大多看不到一点灰溜溜的样子。相反,面对指斥,他们一个个有恃无恐,或者“断然否定”,声称自己绝无此事;或者“义愤填膺”,扬言乃至当真走上法庭“维护自己的名誉权”。就是剽窃的事实已经被披露于光天化日之下,白纸黑字铁证如山,也仍然听不到一声自责。那种咄咄逼人的“横”劲,让人印象深刻。有道是笑骂由他笑骂,剽窃我自为之。一旦名利到手,天下谁奈我

何!

  剽窃者为何总是那么“横”,让人有点想不通。

  剽窃本来是一桩耻辱之事,难道衮衮剽公竟然已经麻木到不知羞耻?剽窃本来是一桩缺德之事,难道衮衮剽公竟然已经膨胀到不讲道德?剽窃本来是一桩违法之事,难道衮衮剽公竟然已经张狂到不怕法律?看近年媒体披露的剽窃事件,似乎有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剽窃者往往是有头有脸的显赫人物,被剽窃者往往是无权无势的平头百姓。拿高校来说,往往是院长抄老师,老师抄学生。这些剽窃者可谓功成名就,要头衔有头衔,要荣誉有荣誉。为什么还要剽窃呢?是剽窃有瘾,旧习难改?还是尝到甜头,欲罢不能?当初剽窃别人成果的时候,他们难道不知道自己是在剽窃?这种本来偷偷摸摸见不得人的事,被他们做得理直气壮冠冕堂皇,原因之一,就在于他们绝不以此为耻。不是有人说自己抄的是公共教材,公共教材本来就是“供人使用”的呀!简直等于说“不抄白不抄”。不是有人说自己跟出版社讨论过,出版方没有要求注明出处呀!简直等于说“别人没有告诉他基本常识”。不是还有人说自己跟被剽窃人是“朋友”,是人家把成果“友情提供”给自己的呀!简直等于说“双方合作愉快”。如果有一点羞耻之心,讲一点学术道德和个人品德,不要说事后如此振振有词,当初进行剽窃之时,自己岂不要心慌脸红,恨不得寻个地缝钻进去,哪里还下得去手呀!

  有人说,法律对剽窃者的制裁软弱无力,是剽窃现象泛滥成灾的一个主要原因。没有法律这个法宝,面对剽窃者的“横”,那就没有办法解决。《水浒传》曾经写过几个无法无天的“横”角色,比如汴京城的泼皮牛二,口袋里没钱却要强占杨志的宝刀,那还可以说是“剽窃未遂”;而依仗着张团练权势的蒋门神,硬占了孟州道上施恩开的酒店,那就可谓是“剽窃到手”了。和他们讲羞耻?他们分明不知羞耻。和他们讲道德?他们分明不讲道德。和他们讲法律?他们分明无视法律。和他们讲羞耻之类,实在高估他们了。何况那时的法律只是一纸空文,对他们丝毫不能产生震慑作用。如果没有杨志的勇气和武松的义气,牛二和蒋门神之类的“剽窃者”,就必定会继续横行霸道。但是,仅仅依靠杨志的宝刀和武松的拳头来对付他们,这社会也就终于不成其社会了。这种教训,却也不难明白。

  忽然想起《论语·雍也》一段话。“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钱穆《论语新解》说:“本章儒字尚是行业义。同一行业,亦有人品高下志趣大小之分,故每一行业,各有君子小人。”这解释是正确的,知识分子并不是铁板一块,其人品高下历来就有君子小人之分。钱先生后面又说:“后世惟辨儒之真伪,更无君子儒小人儒之分。因凡为儒者,则必然为君子。”这最后一句话,既不是孔子的原意,恐怕更是许多人对知识分子的一种大大的误解。什么时候有保险公司给大家上了保险,说知识分子之中一下子就没有了沽名钓誉之徒,“必然为君子”的呢?孔子那个时代没有,孔子以后的时代似乎也没有。就是今天的时代之中,又有谁能够说知识分子中间没有“小人”呢?看看今天那些剽窃者越来越“横”的事实,只能让人对那些“小人儒”认识得更加清楚,并且保持足够的警惕。

  (来源:检察日报 作者: 金陵客)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