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台湾“卡奴”每月自杀40人 台当局袖手旁观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5日11:44 中国台湾网

  信用卡已经与毒品、枪支并列为台湾的三大害。

  彰化县1名钢琴老师,被家人发现上吊自杀身亡。

  台南县27岁的林小姐,在度假农场的小木屋内烧炭自杀身亡。

  一名男子将8大颗的海洛因球塞进肛门运毒回台湾被抓。

  一名男子为吸毒向银行借款不果后持枪抢劫超市。

  ……

  这并非一般的黑色社会新闻。在自杀的背后,当事人都欠下了从十几万到数百万元(新台币,下同;4元新台币约合1元人民币)不等的信用卡或现金卡债务,他们都是台湾数十万“卡奴”大军中的一员。

  卡奴逼近70万

  目前台湾有900多万人拥有至少一张信用卡或现金卡。信用卡是用来消费的,现金卡是用来提取现金的,但不管是信用卡还是现金卡,如果逾期不还钱,则将收取高额利息,且累计计算。在15%~18%的利滚利下,100万的借款,只要三年半就变成200万。

  台湾有些人一时还不起,就“拆东墙补西墙”,办多张卡,用这张还那张。去年岛内双卡数量翻两番,达到4555万张。但这却是一个更深的陷阱。如刚刚退伍的小辉,一个人办了8张现金卡和5张信用卡,虽然月薪有4万多元,但负债近80万元,在债务中难以自拔,成了“卡奴”。

  台湾“金融监督管理委员会”截至去年8月底的数据显示,全台“卡奴”人数达40万,平均欠款金额为60万元。而半年后的今天,有台湾银行业者预估,这一数字已逼近70万,平均欠债金额高达120万元。

  每月自杀40人

  沦为卡奴,走上绝路,怪谁呢?岛内一家媒体引用外商金融业者的话说:要最快做烂一个消费金融商品,就到台湾市场推,因为这里有最不够自律的消费者、最懂得牟利的金融业者和最粗糙的规章制度。

  为了抢夺市场份额,岛内银行发放信用卡和现金卡的程序非常简单,凭一张名片就可以发卡,甚至有银行还主动送卡上门,然后再配合“借债是一种很高尚的行为”这类“深入人心”的广告,消费者便很快“上钩”了。调查显示,“卡奴”中有大量最容易受蛊惑的青少年,其中半数青少年的卡债高达12万~15万元。

  岛内媒体讽刺道,大量“卡奴”倒催生了一个新的“工作机会”——讨债公司,尤其是以暴力为后盾的讨债公司。

  还债无钱,被“讨”无力,越来越多的“卡奴”走上绝路。“消费新闻”很快变成了“社会新闻”。根据台湾警方统计,每个月至少有40个“卡奴”自杀。一位自杀“卡奴”的母亲质问:“这些借钱的银行究竟有没有在审查?”

  “卡奴”自杀,放货的银行自然也心疼。但它们关注的不是关天的人命,而是收不回来的钱。台湾当局的统计甚至开始首次承认卡债冲击经济。今年2月底,台湾“主计处”预估,卡债的冲击将使岛内2006年民间消费减少200亿元。

  台当局袖手旁观

  目前,一个流行的说法是,信用卡已经与毒品、枪支并列为台湾的三大害之一。人们担心,这个社会问题不解决,还将变成一个政治问题。

  普通的担忧之下,台湾各界开始纷纷呼吁当局及银行业者,尽快“解放卡奴”。

  2005年12月初,国民党“立法院”党团提议,修订相关银行的利差条款,通过降低利率来“解放卡奴”,但法案遭到银行业界的强烈反对。台湾当局在权衡利弊之后,也宣布暂缓执行新法案。

  尽管国民党的“法案”没有通过,但在“立法院”施压下,岛内银行公会不得不提出一些解决方法,如提高最低应缴金额等等,但治标不治本。

  与台当局的袖手旁观相比,一个“卡奴”自救组织不久前在台北成立。自救会计划组成义务律师团,协助“卡奴”跟银行协商集体还款。

  “哪天我丢了工作,说不定会从台北101大楼跳下去。”一位总共负债360万元、自身就在金融业工作的台湾女“卡奴”告诉记者。

  (来源: 新华网 -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曾繁娟)

  编辑:季水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