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北大校长不能保证毕业生都就业的启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5日15:45 浙江在线

  对于北大毕业生卖肉、卖糖葫芦,北大校长许智宏表示,“我不能保证每个北大毕业生都能找到工作”。(见《新京报》3月14日)

  北大校长无法保证北大毕业生全部就业,一方面说明了北大校长的理性,另一方面也揭示了当下就业难的严重局面。人所共知,高等教育近几年阔步发展,大众化教育的时代即将到来,精英教育时代即将成为历史。与此相适应高校毕业生就业从精英走向大众。从19

98年高校扩招至今,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

  笔者以为,北大校长无法保证北大毕业生全部就业,还揭示了一个更为深层次的问题:学校设立专业与社会需求脱节,人力资源的市场需求状况不能有效地反馈到人力资源的培养中去,造成供需"两张皮"。这是一个结构性和全局性的问题。目前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有限,在专业设置上无法根据市场的需求迅速作出调整,同时,由于办学经费主要来自于政府拨款,学校缺乏与社会的广泛联系和适应社会需求的主动性。虽然一次就业率给很多学校的人才培养造成了一定的压力,但是由于高等教育中市场因素和竞争机制有限,学校只能说有压力,尚谈不上有危机感。

  承担大众化高等教育任务的办学机构基本上是长期以来一直实施精英化高等教育的学校,这些学校在实施大众化高等教育的过程中并没有实现大众化的转型。其中,尤为突出的是以精英化高等教育的质量标准来经营大众化高等教育。因此,目前我国通过精英化教育的规模扩张方式实现的高等教育大众化,是一种形式上的大众化,而不是实质性的大众化。在学历化社会或时代,高等教育处于"卖方市场",大学生的身份或毕业文凭本身就是一种稀缺资源、一种强有力的竞争资本。大学毕业生由高等学校向社会进行"排队式"分配,用人单位作为一种被"供应"单位,不仅没有任何选择的权利与余地,而且获得这种"稀缺资源"的机会也会受到包括自身条件、各种政策等方面的制约与限制。而大众化高等教育则必然导致后学历时代的来临与后学历社会的形成,并使高等教育快速地由"卖方市场"转入"买方市场",大学生身份与文凭已不再是"稀缺资源"。人才的标准不再由学校来决定,而是由从业团体来决定。北大毕业生不能全部就业就是明证。

  不能保证北大学生全部就业,并不意味着人才过剩,而是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的表现,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高等教育本身的问题。正是由于我国高等教育专业结构、培养目标及教学内容滞后,才使许多毕业生难以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高校只有正视这种结构性的人才矛盾,增强危机感,才能更好地适应大众化教育时代的要求。这对北大来说,也不例外。


作者: 朱四倍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