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蒙古百姓不惦记存钱(入级随俗)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6日04:27 环球时报

  

蒙古百姓不惦记存钱(入级随俗)
节日期间,乌兰巴托的商场内外总有不少购物者。

  蒙古人是一个马背上的民族,历来待人热情、性格豪爽,这一特点也自然而然反映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有钱就花,开心就好。

  “挣钱就是为了花”

  每逢节日,蒙古首都乌兰巴托大大小小的商场就会人流涌动,热闹非凡。就拿3月8日妇女节这天为例,鲜花和蛋糕更是卖到脱销。记者随便打听了一下,一束鲜花的价格大约合人民币100元左右,这对月收入只有几百元的蒙古人来说可不是个小数字。记者问蒙古朋友这样花钱心不心疼,朋友的一句话道出了蒙古人的消费观:“挣钱不就是为了花吗?”

  记者来蒙古虽然时间不长,但很快就发现这个国家人们的消费观和我们中国人有着很大的差别。蒙古人历来是逐水草而居,所以他们自古没有存钱的意识。虽然近几十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到城市定居,但由于受到西方消费观念的影响,再加上没有养成储蓄的习惯,因此总是钱一到手就花掉。没有了再向亲戚朋友或到单位去借,或者干脆就去当铺。据说在当铺发展的高峰时期,仅有约250万人口的蒙古,当铺数量就达到1000多家。

  当铺招牌随处可见

  在乌兰巴托的大街小巷,当铺的招牌随处可见。大到汽车家电,小到戒指项链,甚至连用过的旧地毯都可以拿去当。蒙古绝大多数单位都是半个月就发一次工资,许多人领完工资后第一件事就是还钱,第二件事就是下饭馆。所以蒙古的饭馆平时人多,而周末则比较冷清。

  记者在购物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蒙古人买东西不讲价,无论是正规的大商场还是街边私人小店,如果你要讨价还价,都会被拒绝。有一次记者在私人摊位上买工艺钥匙链,试着跟摊主讲价,摊主回答得很干脆:“你买一个是这个价,买十个还是这个价。”

  更令人惊讶的是,记者的一个朋友回国前准备买些高档香水送人,想把店里剩下的几瓶都“包圆”,没想到店主却坚决不肯:“我不能都卖给你,否则别人来就买不到了!”后来听当地人对我说,蒙古人之所以有这样的习惯,与其经济不够发达有一定关系。在上世纪90年代之前,蒙古的物质生活一直比较匮乏,能保证日常用品的供应已经不易,商品丰富则只是近几年的事。所以一些人对东西的重视甚至超过了买东西要用的钱。

  不必担心买到假货

  在蒙古购物时你不必担心买到假货。当问到商品的材质时,售货员都会一五一十地告诉顾客,真正做到童叟无欺。比如记者在买鞋或买皮衣时,即使售货员一眼就看出我们是外国人,知道我们不懂行,也会老老实实地告诉我们材料是人造的还是真皮的。朋友告诉我,在蒙古买皮货或绒毛制品时一般都是真材实料,因为蒙古只出产这些纯天然的东西。如果掺假,成本反而会高。记者对此也深有体会,在蒙古买一床纯驼绒被只需人民币一二百元,而买一床化纤的七孔棉被则需三四百元,因为这些材料需要从国外进口。再者,蒙古无论是国营还是私人商店,售货员的工资并不与销售业绩挂钩,这也是她们推销商品时比较老实的一个原因。▲

  《环球时报》(2006年03月14日第九版)


本报驻蒙古特派记者 霍文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