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复旦自主选拔录取改革:"破冰之旅"能行多远?(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7日07:05 新华网

  3月19日复旦大学将在上海范围内举行一次意义非凡的入学"申请资格测试",测试达标者中有300名学生,将通过下一轮"面试"直接入读复旦大学。

  此举是复旦大学经教育部批准,率先在全国高校中实现人才多样化选拔、进一步扩大高校自主权、深化素质教育改革进行的全新探索和试点。

  

复旦自主选拔录取改革:"破冰之旅"能行多远?(图)

  复旦自主选拔录取改革新闻发布会现场

  消息一出,立即引发各方议论,不少人认为,复旦自主招生改革有利于打破"一考定终身"的做法,点亮中小学素质教育的"信号灯",为中国高校招生制度改革预留了火种;但也有一些人对"面试决定录取结果"的公正性表示质疑,担心自主招生可能引发职务腐败,而导致另一种形式的教育不公。

  在众多猜测与质疑声中,"复旦面试直录"的破冰之旅能行多远?改革的"火种"在不久的将来是否可形成星火燎原的局面?

  300学生今年"面试"入读复旦

  不同于以往高校实施的保送生、优秀生选拔、5%自主招生等政策,复旦大学此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的突破是"面试决定录取结果","学校说了算"。

  此次改革只在上海地区施行,计划面试入学的300名学生,占复旦大学2006年招生总规模的近10%。3月12日前学校接受考生网上报名,4月中旬将公布录取结果。

  复旦大学分管招生工作的副校长蔡达峰说,按照规定,凡符合高考报名条件的上海考生均有机会参加选拔,面试前,考生将于3月19日集中参加由复旦大学命题的为时三个小时、全由选择题组成的申请资格测试,内容涵盖高中阶段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等10个科目的知识。

  "以测试进行初选,是不得已而为之",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秦绍德对此表示,中小学生有会考、毕业考等考试,但水平相对较低,学生素质高低难以区分,不足以作为高校选拔的标准,实施水平测试性质的"标准化考试"是非常必要的。"由于招生人数有限,面对成千上万的考生,必须有个合理的标准进行初步选拔"。

  根据"申请资格测试"结果以及考生基本资料,复旦大学将对外公布1200个学生名单进入下一轮面试,此后,学校将主要依据面试成绩,最终确定300名录取学生名单。

  

复旦自主选拔录取改革:"破冰之旅"能行多远?(图)

  踏入复旦大学校门,是广大学生梦寐以求的事。

  在进行面试前,学生必须提供相关申请资料,其中包括一张个人基本信息表、一份陈述申请理由的申请信、一份由学校盖章确认的高中三年各科成绩单、两封由任课教师提供的推荐信以及平时表现的各项能力证明材料、获奖证书、特长证明等。

  为了保证录取过程的公平性,复旦大学将专门成立由150名不同学科领域的教授组成的专家面试团,每位考生面试时,由学校随机抽调5位专家(不同领域)进行一对一对答,每位专家与面试学生交流15分钟,录取结果最终由专家面试小组商议确定。

  值得一提的是,即使面试通过已被复旦录取的学生,还必须参加6月份的统一高考。原因有三:一是,放弃录取的考生可通过统一高考实现又一次升学选择;二是,"面试"入读复旦的学生通过统一高考,可补充完善升学学籍手续;三是,"面试"入读学生的高考成绩,可为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工作提供跟踪素材。

  10%的自主招生是否100%公平

  复旦大学此次招生改革,在上海招生300人,占复旦大学2006年招生总规模的近10%。社会、考生和家长最关心的话题莫过于"10%的自主选拔录取是否100%公平"?

  秦绍德表示:此次录取改革,将严格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要求施行。

  所谓"公平",复旦将"符合2006年上海市普通高校统一招生考试报名条件"的所有上海地区学生均列为招生对象,统一在校园招生网上实行网上报名,保证来自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考生在考试前站在"同一起跑线",杜绝了重点学校校长推荐而影响招生门槛的公平。

  

复旦自主选拔录取改革:"破冰之旅"能行多远?(图)

  复旦学生在校园里用心读书。

  所谓"公正",学校专门成立由150名不同学科的教授组成的专家面试团,每位考生面试时,由学校随机抽调5位专家(不同领域)进行一对一对答,每位专家与面试学生交流15分钟,录取结果最终由专家面试小组商议确定。

  所谓"公开":无论是进入面试的考生,还是被最终录取的学生,其名单都将适时在网上公布。"此次改革坚决拒收‘条子生'、学校纪委书记将亲自参与招生各个环节的录取工作,并将接受社会与媒体监督"

  复旦此次试点,在促进素质教育改革、深化高校自主招生改革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然而,一些专家评论:地域性试点,有可能将带来本地区内高校之间争夺生源的矛盾,导致校际不公平,引发区域性不平衡。试点应尽快过渡,早日将经验推而广之,乃至最终全国高校一起推行,才能保证招生的相对公平性。否则,从宏观层面上看,永远不可能达到所谓的"公平"。

  复旦面试直录:高招自主改革的火种

  此次试点仅在上海招收300名学生,虽属地域性改革,但因招生改革中"高考不决定录取结果"这一信号,让教育界人士高呼此乃"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改革"、"高招自主改革的火种"。

  

复旦自主选拔录取改革:"破冰之旅"能行多远?(图)
复旦自主选拔录取改革:"破冰之旅"能行多远?(图)

  美丽的复旦校园

  为什么会选择上海试点,秦绍德说:上海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55%,居全国之首,且学生综合素质普遍较高,诚信意识深入人心,外地生源加入试点行列必将奔波往返于上海与原籍之间,这将大大增加考试成本,"上海试点一旦成功,复旦也将考虑按此种方法在全国招生,目前哈佛、耶鲁大学的招生人员,一直都在世界各地穿梭招生",秦绍德说。

  武汉大学招生就业工作处处长钱建国认为,复旦自主招生试点的积极意义不可小视,对于现行高招体制,无疑是一种进步。高校之间的办学特色和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根据本校特色、办学模式等,通过自行招生选拔人才、培养人才,十分必要。

  众所周知,高校自主招生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已经通行的做法。有些国家虽然实行全国统一的时间或考试,但各校可以自行决定是否加试,自行确定录取的标准。

  "由于基础、专业、具体的培养目标、教学方法等各方面的差异,大学阶段的学生在素质、才能、兴趣等方面更是千差万别,不仅各学校之间难以统一,就是同一所大学的不同系科专业之间也有不同要求。高校自主招生,有利于做到学校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专业与学生之间的最佳结合,也将有利于各类人才各得其所,充分发展",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葛剑雄说。

  北京大学高招办副主任史明老师表示,复旦大学此次录取改革,是一个很好的尝试。进一步扩大了学校自主招生的权利,是对现行高考制度的很好补充。"复旦此次招生的确提高了报名门槛,并且增加面试环节,说明现在的高校招生更注重考生综合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益尝试,这是将来的发展趋势。"

  华中科技大学学工处副处长靖国安表示,复旦的改革,符合高招改革的大方向,能对中学素质教育起到切实促进作用。他透露,2005年8月,教育部在华中科技大学召开自主选拔录取研讨会,与会的18所高校中,一半左右的高校呼吁"自主招生免高考",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高校自主权。

  章洋是上海市控江中学高三(1)班的一名文科生,她对复旦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表示支持,"毕竟我们考生又多了一次选择的机会,何乐而不为呢"。

  王鸣英是上海市控江中学的高中政治教师,她支持改革的同时也表示莫大的宽容"新鲜出炉的改革措施,有很多问题还需要在今后的操作中一点点发现,并慢慢解决"。

  "目前高考不足以反映学生的品性、团队精神、奉献精神、领袖气质等。如果通过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让有特殊才能和品质的学生有可能进入复旦,弥补高考'一考定终身'的缺陷,更加贴近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我们高中老师所希望看到的",王鸣英老师说。

  高校自主招生:从"拉开门缝"到"敞开大门"

  复旦大学此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的招生比例占总数的近10%,将不与保送生、优秀生自主招生、5%的学校自主选择政策相抵触。

  从2003年教育部首批22所高校实施5%自主招生以来(现已扩大至53所高校),三年时间内,此举备受争议,原因在于:考生高考分数必须达到一本线以上,才能有资格入围自主招生,被大家称之为"小高考",并没有起到真正意义上的选拔特殊人才的作用。

  而在此之前实行的保送生、优秀生自主招生中,考生必须达到教育部所规定的包括获奖级别、特殊奖项等若干要求,高校自主选拔权较小,加上种种黑幕被揭穿,而影响选拔的公信力。

  从5%—10%,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数据递增,这更是一个信号:招生理念从重分数到重素质,中国高校自主招生的步伐在加快,试点一旦推开,高校拥有更多自主招生权将势不可挡。

  

复旦自主选拔录取改革:"破冰之旅"能行多远?(图)

  复旦大学图书馆

  如果将复旦大学自主选拔录取改革看做是中国高校自主招生"拉开的一道门缝",那么,中国高招改革何时将"敞开大门"呢?

  华中科技大学教科院教授别敦荣认为,"全国高招改革的大门目前很难大敞开",原因是我国现有的高教资源尤其是优质高教资源仍然稀缺。2005年我国高中毕业生约1600万,而全国高校当年招生人数是500万左右,升学率为31%,而大学生在适龄人口中所占比例更低。

  "高考竞争很激烈,确保公平、公正的方式仍然是统一考试,短时间内高考制度仍难以被取代,眼下,需要建立强大的监督机制,这比探索一种高校自主招生的制度更重要。"

  全国范围内推广高校自主招生是否将成为虚无缥缈的海市蜃楼?大家争论的焦点多集中在招生的公正性上。

  有专家指出:在仅仅依靠统一的高考成绩录取,并有教育部三令五申监管的情况下,每年的招生丑闻依然层出不穷,腐败的根源是行政化的高校管理体制。在当今中国的教育体制下,高校的自主权都是有条件的,是教育主管部门行政许可下的有条件低层次的尝试。换而言之,这种改革"先天不足",让自主能真正自主,让自主能健康地发展才是问题的关键。

  一直潜心研究教育问题的专家熊丙奇说:"高校自主招生并不是滋生腐败的沃土,归还高校自主权,就是打破腐败根源的良方,因为当中国所有高校摆脱过多行政的束缚,拥有招生自主权时,那么,它的招生过程的公平、公正性将成为学校的一块‘招牌',要知道,谁都不想破坏自己的招牌。再者,即使高校获得完全自主招生权,也并不见得就比现在的高校体制更‘不公平'。至少,高校的自主招生可以打破现有高等教育资源在地区间的差异格局(表现在高校招生分数线的地域悬殊),也只有当逐步获得自主招生权后,各个高校才知道怎样吸收生源,赢得竞争,也才知道爱惜自己的名誉。公开公平的招生秩序,将在自主招生中得以逐步建立。"(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