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赞成恢复"赤脚医生"的建议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7日09:53 东方网

  吴兴人作品

  美国地球政策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中国政府提出的建设新农村的政策是一个正确方向,将有助于缩小农村和城市的差距。他还提出了一个恢复“赤脚医生”的建议。他说:“几十年前,中国农村曾实行过‘赤脚医生’的政策,这是一个非常有创造性的措施,成功地为亿万农民提供了基础医疗服务,这在与中国发展程

度相当的其他国家是无法做到的。中国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考虑恢复这种做法,系统地建立起农村医疗体系,为农民提供最基础的医疗服务。”

  这是一个很好的建议,我以为值得注意。卫生部和各地政府是不是可以研究一下这位美国学者的意见,能不能付诸实施?

  “赤脚医生”诞生在三十多年前。当时,许多“赤脚医生”身背一个小药箱,走家串户,为缺医少药的农民看病,受到农民们的热烈欢迎。现在,中国的农村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的生活水平已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毋庸置疑的是,还有许多农民看不起病。前些时候,我到过安徽独山镇,在历次国内战争时期,这个革命老区曾出了16位将军。但是,这里至今曾未摆脱缺医少药的困境。上海有家宏康医院,派出了一支18人的医疗队,为农民送医送药。这一天,全镇象过节一样,热闹非凡,镇卫生院前门庭若市,迎接上海医生的到来。每个诊室都挤满了人,当地政府不得已用发号就诊的办法控制就医人数。老乡们告诉我,在村里,青壮年得了病,一般不上医院看病。老人得了重病,多数住不起医院。只有小孩得了病,才上镇卫生院看病,但要走很多山路。耳闻目睹这一切,我深感今日中国农村缺医少药的情况,还是很严重的。无怪乎温总理没把医疗问题解决得更好,列为这三年的工作中最痛心的一个问题!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病得到及时治疗,乃是题中应有之义;缩小贫富差别,解决农村的医疗问题,是题中应有之义;解决“三农”问题,不仅要解决广大农民的温饱工程,也要解决他们的看病问题,这也是题中应有之义。如果每个村有一名或几名“赤脚医生”,使农民看小病不出村,大病也能及时转送上一级医院救治。实践证明,组建“赤脚医生”的队伍是一个成功经验。在大城市不可能组织大批医务工作者下乡的情况下,从农村中培养农民自己的医务人员,这是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30多年前,上海曾发表过一篇关于“赤脚医生”的调查报告,毛泽东曾作过批示,于是“赤脚医生”走向全国。今天的医疗改革,可不要把这个好东西改掉了。用科学发展观的眼光来审视过去的做法,不妨采取否定之否定的态度,把行之有效的“赤脚医生”建制再重新肯定、重西拿来。

  当然,时代毕竟不同了。今天的“赤脚医生”,完全可以穿上皮鞋,政府有关部门也应给予更多的帮助,但它的就地为农民送医送药的本质功能不变。恢复“赤脚医生”,是指恢复这种农村医疗体系而言,具体做法可以因地制宜。不叫“赤脚医生”的名字,叫乡村医生、社区医生也可以。但是,实施得好,其作用可以比三十多年前发挥得更多、更大。推而广之,大城市里的社区,也可以组建一支类似“赤脚医生”的队伍。既能有效地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也能避免三级甲等医院看病的克服“三长一短”顽疾。有识之士,不妨一试。


作者:吴兴人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