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不出家门可叫“片医”来看病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7日09:56 南方新闻网

  不出家门可叫“片医”来看病

  越秀区建设街首创新型社区医疗模式,要让家家都有联络医生

  本报讯(记者叶子通讯员越宣叶小梅)昨日,建设街社区卫生中心的何桂珊医生照常身穿白大褂,带着医疗器材给东八街的黄梅婆婆检查身体。和别的医生不一样,她是在黄婆

婆家里出诊的。这样的医生,被建设街的居民亲切地称作“片医”。

  医生10分钟就到家里

  据了解,为解决普通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越秀区将建设街作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试点。街道根据各个社区的人群分布特点,为每个社区配备了医生,像“片警”负责社区治安那样包楼包户、负责社区居民健康,专门针对居民的常见病、慢性病提供健康指导,初步诊断,出院康复等服务,并建立健康档案。医生们由从前的被动“坐堂就诊”变为主动进社区、走进家庭。

  建设街社区卫生中心的前身是市政医院,位于建设二马路。何桂珊医生在这里工作了20多年,与附近的街坊邻里很相熟。

  采访中,何桂珊医生接到电话,一听就知道是住在东八街的黄婆婆,对方想请她上门出诊。何医生马上收拾了一些医疗器材如血压计、听诊器、把脉枕等出了门。到她敲响一家人的门,整个过程不到10分钟。

  隔着栅栏看到何医生的白大褂、手中的血压计,黄婆婆立刻打开门,笑眯眯说:“何医生,又麻烦你了!”黄婆婆今年80岁,老伴杜老伯也接近90岁了。两位老人都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每到天气不好的时候关节就会酸痛无比,导致行动困难。以前遇上风湿发作,黄婆婆只能忍着,后来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病,认识了何医生。何医生告诉她以后不用到医院来,只要打个电话就有医生上门。开始黄婆婆还不敢相信,后来试着电话找何医生,她果然来了。看病、买药都很方便,医生、护士把药送来,记下账,等黄婆婆身体好时再上医院付费。

  收费低廉对困难人员免费

  据了解,“片医”目前还是社区的新鲜事物,越秀区的试点也只有建设街。建设街道办事处主任叶文辉介绍,其实街道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筹备工作在区划调整前就已经开始做了。去年4月,原属市政集团的市政医院投标成功,成为建设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据了解,“片医”目前已为建设街1万个居民建立了健康档案,健康档案详细记录居民的常见病、饮食习惯及平时药品信息。今后,“片医”们不仅能根据各种不同的病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检查,还能提醒居民预防某些问题。

  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唐福进介绍,凡凭健康档案就医的社区居民,均可免去挂号费。对于低保户、残疾或孤寡人员还可以全免单项体检费用。像一般医院推行的八项体检套餐,正常收费100元左右,对困难群众只收取20元的设备成本费。常见病方面,只收取必要的药费,减免部分治疗费用,尽量使医药费不再成为群众的负担。

  ■声音

  “只要有电话我们必上门”

  据了解,建设街有10个社区,共5万人口。根据各社区的人群分布特点及医疗需求,建设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每两个社区配备了1名医师、1名护士和2名保健顾问。他们像“片警”负责社区治安那样包楼包户、负责社区居民健康,固定面向某一片居民。记者在建设街各社会居委会及部分居民楼大门处发现,显眼处都贴着建设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联系表。“只要有电话打来,我们就要上门,这是我们和其他医生不同的地方。”

  何医生说,不一定遇上急病或大病才要出诊,有些病人出院后回家仍需打吊针,或者老人家风湿骨痛,只要医护人员接到通知,就一定要上门,这已经形成了纪律,不这么做就等于违反纪律,会受到责罚。1万人配备4个医护人员,是否足够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唐福进告诉记者,这是根据国家规定来配备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必须达到能够按10000人配备一个全科医生的标准,目前医院已拥有11个全科医生,已经达到要求。

  图:

  “片医”何大夫到社区老人家里诊治。本报记者方谦华实习生孙喜摄

  (南方都市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