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广州楼价十年沉浮实录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7日10:31 南方日报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广州第一个商品房小区——东湖新村起,有关价格的话题就开始与人们的居住生活联系在了一起。从九十年代初的大涨急跌到近两年的再度上扬,楼价的浮浮沉沉中包含着太多内容值得去回味。

  从无到有急遽攀升

  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首次将房屋定位为一种“商品”,允许上市流通。在其后的数年内,广州市的商品房供应量逐渐增多,房地产业也逐步发展起来。

  经历了数年的平淡之后,商品房的投资属性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瞬间爆发。1992年开始,不少外商到广州发展并购房落户,楼市也开始出现“炒楼”现象。此时的广州,豪宅不断涌现,淘金、二沙岛以及新兴的天河区不断被开发为富人的高尚住所。

  据行内资深人士回忆,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广州楼价处在一个上升期,环市东世贸附近的高层住宅动辄售价即达到7000—8000元/平方米。而在天河,尚未形成豪宅区的高层住宅单价也要8000—9000元/平方米。一些香港炒家往往一出手就是三五套甚至一二十套,广州楼市俨然成为炒家的淘金乐土。

  盛极而衰跌跌不休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的十多年间,广州楼价多数时间保持低迷,其中包括一次“急跌”和一个时期的“阴跌”。

  1994年国家紧缩银根进行宏观调控,广州极不成熟的房地产业遭到了几乎致命的打击。伴随着国家经济的“软着陆”,广州楼价当年也上演“大跳水”,均价从9000元/平方米以上的高位直落到7000元/平方米以下。

  尽管广州楼价此后一直在下跌,但房屋交易量却仍然不断放大。据统计部门的数据显示,九十年代中期广州的商品房市场达到了空前的繁荣,1996、1997年连续两年成交量同比增长率两度超过70%。

  广州楼价的另一个转折点出现在1998年。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香港及广州楼市的前进步伐骤然放慢,成交量也呈现负增长态势,老八区均价则比1997年下跌9.31%,楼价跌破6000元/平方米。

  从1997年至2003年的7年,也就是被地产界人士普遍称为“阴跌”的时期。在较长的时间内,广州原8区一手商品房市场的交易量从未出现过两位数的增长,在2000年和2001年甚至出现负增长率。同期商品房均价也呈逐年下滑趋势。如果从最初的急跌算起,广州楼价在下跌通道中一路爬行了近10年。2003年广州十区商品房均价4439元/平方米,达到历史低位。

  触底反弹向上爬升

  广州楼市经历了一轮暴涨暴跌之后,直到2004年才开始再度上涨。2004年1月,广州九大发展商首次坐在一起召开“峰会”,共同预言当年楼价必然上涨。而在之前,钢材水泥等建材已经出现大幅上涨,发展商的开发理念也开始向更高层次发展。

  2004年的广州楼价的确如几大发展商所料出现价量齐飞的井喷式增长,全年楼价上涨18%。2005年几大发展商再度发出楼价还要涨的“预测”,去年楼价也再度上涨10%以上。连涨两年后的楼价已经吃掉了前6年的跌幅,今年初老八区的成交均价更有望向1996年的均价6677元/平方米看齐。

  2004年起的一段时间,几乎所有涉及房地产的信息都能成为楼市涨价的推动力。特别是被称为“831”大限的土地招牌挂制度,令发展商开始发出“地荒”论调。此外,银行收紧房地产信贷、规划上的多重利好、亚运会以及住房产品结构和档次的提升都不断刺激着楼价上行。

  而购房者群体的不断扩张也成为楼价上涨的客观动力。从2003年起,广州商品房的成交量连年大幅增加,广州本地居民二三次置业的浪潮与外来人口置业高峰交汇,但楼市的供应量和供应结构却并未出现相应幅度的改善。特别是在2005年下半年,楼价在供求矛盾之中继续出现十分坚挺地上涨势头。

  本报记者王昊

  住宅均价平稳增长

  在社会经济环境和一系列政策的影响下,展望今年广东的房地产市场形势,广东省统计局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处处长姚瑞华公开预测,平稳将是今年的主调,2006年广东房地产市场在国家继续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下,开发投资增长速度将略高于去年,约为12%左右。同时,市场销售仍将保持畅旺,商品住宅销售平均价格将总体保持在小幅增长区间波动。

  投资增长速度在12%左右

  姚瑞华处长认为,GDP和城乡居民储蓄两大主要经济指标首次突破2万亿元大关,广东社会经济正步入新的发展阶段,这都为今年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增长奠定较好的基础。

  广州和深圳城区中心的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速度将会继续放缓,但珠三角二线城市由于处在房地产的投资上升期,城市建设发展迅速,城镇和农村的居民可支配收入较高,经过多年的发展,土地越来越稀缺,城镇和农村的私人建房受到限制,预计这些地区今年的房地产开发投资仍将有较快的增长势头。

  而广东房价连续三年以较高幅度上涨,房地产业的高额利润高回报,将对今年的开发投资起较大的刺激作用。姚瑞华处长预测,2006年的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速度将略高于去年,约为12%左右。

  市场销售保持畅旺

  住房消费向舒适型方向发展,并已成为广东的消费热点之一。2005年广东居民收支大幅度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769.9元,增长8.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3%。广东小城镇建设和城市环境建设方兴未艾,旧城改造、农民进城等对房地产的需求增大。

  同时在房地产销售市场中,持着“换房需求”的置业者越来越多,特别是房改房的上市条件全面解禁,直接推动广东楼市的发展,房地产市场需求仍呈现刚性增长,2006年商品房屋销售仍将继续保持良好态势。

  换房推动均价增长

  2005年,广东商品房屋平均销售价格在2004年增长9.1%的基础上增长7.7%,其中商品住宅平均价格增长8.1%。部分地区房价上涨过快成为政府有关部门及社会关注的热点,在今年人大和政协会议上,与教育、医疗问题并列成为三大焦点话题。但从供需两方面情况看,2006年商品住宅销售平均价格总体仍将保持平稳增长,涨幅会有所回落。

  姚瑞华处长认为,首先是在我省经济的快速增长的推动下,部分地区房地产市场的空间增大,将带来相应商品住宅价格的上升。尤其是珠三角部分地区,相应的商品房销售价格攀升较为明显。其次是上半年求大于供情况仍将延续。从目前有关数据看,这一情况在今年上半年还将进一步延续。第三是随着大量房改房上市,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房地产一、二级市场开始良性互动,大量“以小换大、以旧换新”的置业者涌入房地产市场,住房梯级消费观念已经形成,“买房换房”的消费态势逐渐成形,中高档住宅的投资比重在提高。这些因素都将提高整体商品住宅的销售价格。

  但是随着下半年供求关系趋于平衡,全年商品住宅价格涨幅将会回落。2006年在房价持续上升的市场信号下,存量土地供应加快入市,市场供应规模扩大,供给压力有所减缓,住宅市场供求有望趋于平衡。另外近两年的房价上涨间接地将未来置业需求提前释放,也挤压了未来市场的升值空间。这些都将平抑房价过快上涨。

  本报记者关丽

  不吃不喝14年买套房

  关于房价走向的博弈已经成为中央政府层必须面对的一大问题。日前举行的全国两会上,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房价成为了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热点话题,温家宝总理甚至表示住房问题是他担任总理工作三年以来“最痛心的问题”之一。而对于如何平抑楼价,尽管代表委员们提出了提高首付比例、取消预售制度、提高住房补贴以及减轻普通居民住房消费税负担等建议,但在两会期间中央政府并没有给出任何明确的信号。

  房价上涨显然有着合理的依据。从近几年的宏观形势上看,广州市的GDP、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近十多年以来一直都在增长,2005年家庭消费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有10%及8%的增长。按照房价与人均收入的关联关系,房价上涨的幅度仍然处于广州市民可承受的范围。向好的宏观态势再加上地价、建安成本以及供求关系等因素,构成了看涨一方的乐观理由。

  然而另外一方则并不这样看。楼市著名的“空军司令”韩世同表示,如果政府不继续出手调节,广州楼市可能会在连涨形成虚高后下跌。今年在广东省两会上提出抑制房价建议的朱列玉代表也指出:以2004年广州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性支出13121元来计算。如果一个三口之家要买一套80平方米的房子,那么全家要不吃不喝14年才能买上。

  广州楼价与历史高位相比,的确不是最高的价位。因为,广州市区住宅楼价在1992、1993年曾经被港澳炒家推高到均价7000-8000元/平方米的高位,最高价位到过12000-13000元/平方米,但当时的买家要是投机性的炒家而不是当地自住型买家;而2003年广州8区楼价也下探过4000-5000元/平方米的低位。目前广州8区住均价约为6000元左右/平方米,与历史高位和历史低位相比的确只是出于一个中高位而已。这个价位对于有一定积蓄、收入较高的投资型买家而言,并不是太高;但对于没有多少积蓄、且收入偏低的中低收入的自住型买家而言,价格已经到达和超出他们所能承受的极限。

  本报记者王昊

  链接

  楼价涨跌有周期

  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原建设部房地产业司司长张元端近一年来多次表示,当前房地产市场已进入新一轮周期的调整阶段,楼市旺与不旺都存在一顶规律性。按照楼市的规律性波动特点,下一个楼市旺季要等到2008年左右。

  以张元端为代表的楼市“波动理论”观点认为,各国的房地产业普遍呈螺旋增长的波动势头,国内房地产业的波动周期为4-6年。就销售增长率而言,我国商品房销售增长率分别在1988年、1993年、1998年、2003年达到顶峰。由此类推,下一个销售增长高峰便可能要等到2008年。

  张元端表示,任何一种产业都不可能无限制的增长,一旦出现过热,就会用行政或者市场自发的调控,降低过快的增长速度。他表示目前房地产业销售势头的放缓并不简单地归因于供求关系,特别是中央宏观调控是针对目前不合理的商品房供应结构,引导发展商增加中低价位的普通住房和经济适用房供应。

  张元端预测,住房结构的调整今后仍然会是宏观调控的着力点。由于国内多数发展商的实力和规模偏小,竞争力不强,一味抬高售价则很难抵御衰退周期的制约。今后的房地产开发应当注重中低收入者的需求,一方面使价格贴近中低收入阶层的购买力,另一方面多建中小户型的普通住宅。本报记者王昊

  记者观察

  风向变了

  广州楼价在连续大幅上涨两年后将如何走?在日前举行的2006广州房地产市场景气分析会上,多数地产商和专家对楼价的预测是“稳中看涨”。作为今年广州地产业内首个正式集会,这次分析会上发出的声音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地产行业阵营对于今年楼市的态度。

  在这次分析会上,四位登场的互动嘉宾有三位或谨慎或乐观地发表了看涨的预期。经历了连续两年的楼价上升,地产业界主流的观点已经彻底向看涨方向倾斜。但是与两年来发展商不断抛出明确的上涨幅度相比,今年整个地产行业对涨幅的预期明显谨慎了许多。几家大的地产企业高层都对记者表示,今年“楼价上涨以不超过10%为宜“。

  与前两年广州地产峰会上发展商集体喊涨截然不同,发展商在今年已是收敛了许多。反观全国两会以及之前的广东省两会,抑制楼价过快上涨以及解决老百姓住房的呼声则占据了主流。政府、发展商与消费者之间的三方博弈也愈演愈烈。

  广州楼价连续两年涨幅超过10%仍然得到了各方警惕,楼价走势也出现了新的背景,各方的心态博弈则转向了”暗战“。首先,连续两年成为上涨导火索的地产峰会在今年偃旗息鼓,地产巨头并没有公开联手向市场放”烟幕弹“。而在这次分析会上,看涨一方也没有提出比以往更新的上涨理由。

  其次,房价问题已经通过两会提上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政府有关部门势必要在今年给出交代。如广州市房管局官员此前做出的“晚一点买楼就是给楼市做贡献”表述,尽管市场上对此有争议,但那部分由于担心楼价继续大涨而产生的超前或过度需求的确有必要加以抑制。

  第三,消费者的观望态度与发展商的惜售或缺货状况同样明显。相比站在“十字路口”观望的买家,其实发展商也同样处于焦虑状态。去年至今的广州新建商品房开工量和批准预售量比往年已呈下降趋势,发展商一方面想卖个好价,另一方面又无楼可卖,但销售指标压力却丝毫未减。可以说,如今不少发展商的日子并不比买家的好过,“看涨”的呼声也开始透露出一丝无奈。

  有专家分析目前房价高涨的原因时表示,目前购房群众所承担的房价中有合理和基本合理部分,也有不合理部分。“合理部分”是指具体项目因其区位地段、房屋质地等因素而具有的内在的公允价值,只要高有高的道理,购房人士还是接受的。“基本合理部分”是指基于社会反腐败和打击黑幕交易对“招拍挂”机制有所倚重,把本应由政府从税收中负担的政纪维持及法制建设等经费,由群众在购房时再为社会分担一点,也算是尽一些社会责任的体现,虽然不尽合理,但购房者也基本认可。“不合理部分”则是指政府在挂牌价或起始价中已收足了各项支出费用和利润及其税金,然后再把利用土地垄断性紧缺并通过竞价机制“炒”高的一块收走,最终却要由购房人承担被推高了的实际房价,并且由开发商承担道义责任,社会舆论怎么可能不为之激辩不休。

  专家表示,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们对“招拍挂”机制不应因噎废食,但必须扬长避短。“既要还社会和房地产业一个公平,从源头上控制住房价受交易机制而产生的助涨动能,同时还要兼顾政府对低收入群众住房难题的关切及扶持资金的筹措,也要尽量缓解舆论对房价基于认知混乱而发生的过度纷争,从而促进社会和谐。

  本报记者王昊

  房地产交易数据表

  表略,详见报。

  资料来源:广东省房协研究部、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建设经济管理与房地产研究所、广东省设计局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处

  关丽郑婷婷

  一级市场交易价格走势

  单位:元/平方米

  图表略,详见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