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学者观点:党建是新农村建设重要引擎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8日02:31 燕赵都市报

  随着一号文件的出台和“两会”的热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已经被正式强力启动。在一个有着9亿农民的大国,没有农村的小康,就谈不上全国的小康;没有农村面貌的根本改善,全国的面貌就永远称不上改善。故此,“建设新农村”可谓推进全面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之路。

  但是,这个“必然之路”走起来却很难一帆风顺。因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可谓是

一个历史性的任务,面临着经济基础薄弱、思想观念滞后、操作方式欠缺和人才瓶颈等多方面的具体问题。

  经济基础方面:由于建国以来的几十年间“农业税”一直在缴纳,而且农产品的价格更是一直被压低,换言之,农村和农民不仅在通过农业税的方式明补城市和工业,更因为农产品的实际价值远远低于市场价值而对城市进行了多年的暗补。如此的政策倾斜,导致了城乡差别的持续加大,农村、农业和农民处于持续的积弱积贫状态。农村是如此之大,农民是如此之多,基础是如此之弱,要建设新农村,如果等待城市和工业来“拖”,却未必能够拖得动。

  思想观念方面:从历史角度看,中国的农耕经济历史悠久,而且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有着重农抑商的传统。这导致了经济的相对封闭,而相对封闭的农耕经济,反过来又涵养了“富有中国特色”的农耕文化。受这种强大的农耕文化影响数千年的中国农民,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思维方式以及观念的不适应,已经越发明显。

  操作模式方面:以怎样的模式建设新农村,是另外一个考验。显然,如果仍然延续包产到户后形成的“责任田”模式,难以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的面貌。农民、土地资源、生产资料等,必须能够被组织起来。无论是仿照欧美农村的公司化模式,还是仿照东亚国家地区兴起的综合农协模式,反正不能延续此前国内一直在实施的小农模式。

  建设人才方面:长期的教育错位,长期的收入失衡,经使一些农村不仅缺乏学有所长的知识型人才,甚至连年轻的劳动力也十分缺乏。有许多地方,只是老弱者在留守,而大多数年轻人已经散到各个城市去寻找发展机会。而且,由于这种状况已经持续很多年,许多新生代农民其实已经变身为“新生代农民工”———不要小看这一字之差,这一字或许意味着这些人对农村和农业的天然抵触。因此,如何组织起有生力量投身“新农村建设”,在很多地方已经是不可回避的一大难题。

  面对这一揽子难题,凭农民自身的力量根本难以解决。要真正解决这些难题,必须有一个可靠的、有力的农民组织。在这样的局面下,在农村抓好党建工作,就显得特别重要———只有通过强有力的党建工作开展,才能在农村建立起强有力的组织,呼唤起人们的热情,转变农民的观念,增强农民的自信,谋划妥当的发展途径,为农村的各项建设事业聚揽到必备的人才,筹措到必需的资金……只有如此,才能帮助广大的农村和农民从原始的劳作方式、缓慢的生产节奏、很低的生产效率当中解脱出来,让他们尽快追上以工业文明和市场经济为基础的现代生活的步伐。

  有人称,悠远的农耕经济文明已经成为中国继续发展的一个沉重包袱。的确,随着地球人口的急剧增多和资源的相对减少,传统的低效农业生产模式也确实捉襟见肘。所以,此时来自现代工业文明和市场经济大潮的强力冲击,对中国传统的农耕经济的确如同一股摧枯拉朽的力量。在这样的历史性局面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是不得不为之的选择,同时也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在这几千年才出现一次的历史性转折面前,我们对“新农村建设”既要充满信心,也要正视其困难。此时,面对这道不折不扣的历史性难题,如果不通过强有力的党建工作,农村和农民终将难免是一盘散沙,将很难对其中的种种困难应付自如。所以,说党建工作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引擎和基石,毫不为过。

  ■张振江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