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我为何用网络架起与公众沟通的桥梁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8日06:00 光明网
周洪宇

  当选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已有四年,担任湖北省政协常委才一个多月。如果算当人大代表的时间,用句行话说,还在读小学高年级,离毕业还差得远呢,没有到写总结的时候。不过,个人确实有些感受想与大家交流。

  近年来,在参政议政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两者虽然性质不同,职责有别,但反映民意、建言献策,却是共同的任务。两者都肩负人民的重托,都应

努力服务于人民。而要更好地服务人民,就必须立足时代,提升自我,着眼现实,为民尽责。

  立足时代,就是站在时代的高度,把握时代的脉搏,体察时代的精神,预测时代的走向,与时代同行;提升自我,就是加强理论政策学习,了解法律法规,深入基层调研,掌握现代化工具,不仅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还要有较强的参政议政能力;着眼现实,就是从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从社会的热点出发,从人民群众所关心的问题出发,围绕大政方针,多提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基于上述认识,近年来,我在参政议政特别是收集民情、反映民意的途径和形式上,作了一些新的探索,收到了一定的成效。具体而言,就是在做好本职工作,在亲力亲为的同时,试图“借脑借手”,通过网络来架起代表、委员与公众沟通的桥梁。

  当今人类社会已进入数字化时代,而将人类带进这个时代的就是互联网。随着网民数量呈几何级数的增长和网民素质的提高,网民在中国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影响力正日益突出。网络对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了解民情、参政议政,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它的开放性、平等性大大缩短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与人民群众的距离,它的直接性、广泛性、便捷性大大强化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能力,它的互动性、透明性也为民众监督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工作表现提供了有效的手段。通过这个渠道,通过互动的方式,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可以在亲力亲为、深入基层的同时,扩展视野,把网络的无限信息资源和大家的智慧集中、提炼出来,融汇到一个个建议、议案和提案中去。

  2003年9月,我在友人的支持和协助下,正式创办了个人网站“洪宇在线”(http://www.Hongyu-online.com)。

  有人称之为“中国第一个全国人大代表的议政性网站”。我希望“洪宇在线”能够做到“倾听民声、反映民情、传达民意”,也希望通过网络,让更多的人民群众“知政、议政、参政、督政”。我要求自己参政议政,要有“民众的立场,建设的态度,专家的观点”。所谓民众的立场,即是以人民群众尤其是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作为对待和处理问题的出发点;所谓建设的态度,就是以合作的姿态、合适的方式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对策;所谓专家的观点,即是分析问题或提出对策,都要以专业的理论和知识作背景,都要有大量的事实和资料作依据,而不是信口雌黄,乱开药方。

  网站开通至今,几乎每天都收到来自各地的网友发来的电子邮件,内容多与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在与网友的交流过程中,我常为他们那种对国家的深沉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所感动,也为他们建言献策的能力和创意所惊讶。我的一些建议、议案和提案就是受他们的启发而产生的。

  近三年来,我提交给全国人大的六十余件建议和议案中,便有一半来自网友的建议和启发,如“关于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应免费的再建议”、“关于尽快制定《国家统一纲领》或《国家统一法》,遏制台独势力分裂祖国企图的建议”等,它们都来自于网友的建议。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近三年农村九年义务教育一系列免费政策和措施的出台,特别是2004年年底《反分裂国家法》草案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2005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

  在2004年两会期间,我开始在“洪宇在线”和人民网“强国论坛”上征集意见建议,网友们评价此举开创了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网上征集意见建议的先河,认为此举在代表、委员和人民群众之间架起了一座畅达的桥梁,是人大、政协在改进参政议政方式上的一种创新。

  今年3月1日,我又开始在人民网“强国论坛”设立自己的“两会代表博客”,希望能够在每年两会期间,在人民网与网友交流两三次的同时,找到一条与网友交流更直接、更方便、更经济、更有互动性的方式,了解到更多、更新的民情民意,做好大家的代言人。

  我把大家的评价和建议都看作是对个人的鼓励和鞭策,看作是对我们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期望和嘱托。我深信,人民是代表、委员的智慧和力量之源。

  作者:十届全国人大代表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