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唐山大地震遗孤感恩河南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8日08:41 河南报业网-大河报

  

唐山大地震遗孤感恩河南

  

唐山大地震遗孤感恩河南
灾难是悲剧,但悲剧的续集有时候是喜剧——30年前,唐山发生地震后,国务院决定把唐山伤员向全国11个省(市)转运。随后,大批飞机和列车被紧急调往灾区,开始了历史上罕见的全国范围内伤员大转移。当时14岁的张晓东和其他67名重伤员被送到河南省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还有许多伤员被转送到河南的其他医疗机构。当年,河南还派出了718人的抗震救灾医疗队。

  在唐山地震30周年来临之际,张晓东组织感恩团,将骑车到洛阳感恩。3月16日,本报特派记者赶赴唐山,“摄录”这一“续集”的开始——

  唐山“地震孤儿”骑单车赴洛阳感恩

  以悲剧开始,以喜剧闭幕,在中国的传统戏曲里,结局都是大团圆。

  3月16日,河北媒体刊发消息《7“地震孤儿”欲骑单车赴洛阳感恩》。当日下午,本报记者赶赴唐山。17日上午,记者见到了44岁的唐山人张晓东。“我必须去洛阳,感恩的心这么多年一直驱使着我。”张晓东说。

  张晓东永远也忘不了那场大灾难: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42分,他家的楼房塌陷了,他被压在一块混凝土板下,锁骨和右肋骨骨折,右脚被一枚大铁钉刺穿。直到28日上午,他才被救出,然后被送往医院,再坐火车转到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唐山大地震发生时,张晓东年仅14岁,家中7口人中只有一个姐姐和他幸存。“是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救治了我,他们像对待家人一样照顾我的生活,让我早日康复,给了我无尽的温暖!”张晓东说,“做人一定要报恩,受人滴水之恩则当涌泉相报。这个涌泉,不一定是厚重的礼物,却一定要说声‘谢谢’!”张晓东说,以前由于经济条件不允许,未能成行。现在必须去看看救命恩人,以了却近30年的心愿。

  “我一是要当面感谢恩人,二是想邀请他们在唐山抗震30周年纪念日的时候来看看新唐山。”去年7月29日,张晓东曾一人骑单车前往西安感恩,寻找把他从废墟中解救出来的解放军战士。

  上次西安之行,他一人前往;此次洛阳感恩,则多了6名同伴。这6名同伴都是“唐山孤儿”,他们听说张晓东将去洛阳感恩,表示愿意结伴同行。据了解,这6名“唐山孤儿”地震后被送往全国各地医院。

  “媒体报道后,感恩团现在扩大到了8人。之所以骑车去,就是想表达感恩的诚意,同时让医护人员看看我们的健康状况。”张晓东说。

  唐山地震60多名伤员在洛阳得到亲人般照顾

  “公元1976年7月28日,北京时间凌晨3时42分53.8秒,唐山第一次失去了它的黎明。它被漫天迷雾笼罩。石灰、黄土、煤屑、烟尘以及一座城市毁灭时所产生的死亡物质,混合成了灰色的雾……”

  ——报告文学《唐山大地震》7月30日,国务院决定把唐山伤员向包括河南在内的全国11个省(市)转运,远距离转运的决定下达后,大批飞机和列车被紧急调往灾区,开始了历史上罕见的全国范围内的伤员大转移。

  “8月8日,医护人员把我抬上了一辆救护车。我问司机要去哪里,他说去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于是,我平生第一次来到了河南。”张晓东慢慢地说,“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我遇到的,是洛阳‘亲友’的一片热心!”

  张晓东告诉记者,到洛阳后,他才知道自己锁骨骨折、肋骨开放性多发性骨折。“我的背部非常疼,医生一检查,原来背部的伤化脓了。”医院的外科主任帮他做了清创处理。

  每次给张晓东换药的,是一名姓马的护士。“她当时20来岁,据说当过兵,她给我换药时总是哄我不哭,下手非常轻。为了让我尽量不疼,最长的一次换药她用了半个多小时。在我眼里,她就是我的亲姐姐,她漂亮、慈祥。”张晓东说,由于家人一下子去了5个,他经常哭。“马护士就经常陪我唠嗑(聊天)。她对我说:‘这是天灾,谁也抗拒不了!要振作起来,将来唐山重建还需要你这个小家伙呢’!”

  张晓东说,那时经济条件不太好,但在医院能经常吃到馒头、面条,甚至还能吃上羊肉烩面。有一回,院长摸着他的头说:“多吃点,病好得快!”

  那年10月底,基本痊愈的张晓东和另外一名伤员被送回唐山。“遗憾啊!遗憾啊!我当时年龄小,连句‘谢谢’都没说。”

  3月17日下午,记者电话连线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宣传科艾科长。艾科长告诉记者,1976年唐山地震发生后,医院奉上级指示,派出了27人的医疗队,第3天就赶到了灾区抢救伤员。除部分特重伤员转送北京等地治疗外,医疗队治愈重伤员30余人、轻伤员百余人。医院共接收唐山震区重伤员68名。经过1年多的精心治疗,67名伤员痊愈或者基本痊愈。1977年12月,最后一批伤员被送回唐山。河北省委为此向医院赠送了锦旗。

  近30年毫无音信电话里诉说感恩之情

  根据张晓东讲述的马护士“当过兵”等特征,艾科长在查阅资料后告诉记者,马护士叫马素云,当时是外科护士,现在还没有退休。

  经本报记者“牵线”,“本剧”的两大主人公相隔千里在电话里进行了联系。

  张晓东:马大姐,您身体好吗?院长好吗?外科主任好吗?麻醉师好吗?救护车司机好吗?我可想念你们啦!

  马素云:慢点说,慢点说。我也十分牵挂你们!我很好!院长和司机都退休了,身体不太好……你身体怎么样?

  张晓东(一脸着急):您先代我向他们问个好!我的身体很好,没落下什么毛病!我要让你们看看你们的医疗成果!我组织了一个感恩团,下个月就要骑车去看望你们,一定要亲自看望恩人们!你们一定一定要保重好身体!我还要邀请你们在唐山抗震30周年纪念日的时候来唐山玩……

  马素云:我一定去!

  张晓东:您这人忒好!你们都忒好!

  马素云:也不能这么说,全国人民都这样……

  当年河南全民动员支援唐山抗震救灾

  3月16日,记者赶赴唐山前,查阅了1976年7~10月份的《河南日报》,从当年的报道中发现,河南和全国一样,全民动员支援唐山抗震救灾。记者只能从大量报道中摘录一小部分再现当时的情景:

  1976年7月29日,郑州市160多人组成的医疗队(河南省第一批抗震救灾医疗队共718人)启程赶往唐山。随后,市属各医院腾出大量床位,准备接收来自灾区的弟兄;住在郑州铁路局医院的铁路职工纷纷要求出院,为灾区伤员腾出床位;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50名轻病和慢性病人主动要求出院腾病床,并和医院职工一起打扫病房……解放军153医院、空军郑州医院也已准备就绪;8月初,唐山灾区的第一批伤员转送到安阳、新乡等地医院……

  郑州面粉厂广大职工贮存了大量面粉正待起运;郑州肉类联合加工厂为了支援灾区肉类供应,扩大了收购屠宰量,提出要多少给多少……

  为了抢修被地震破坏的铁路,郑州铁路局迅速组成一支600多人的抢修队伍开赴灾区;7月29日到8月3日,全局已抢运各种救灾物资360车皮……

  8月3日,郑州市土产仓库职工在院内拉上电灯,把供应灾区搭棚用的30万斤麻绳全部装车;河南各地企业提出“灾区损失我们补,灾区任务我们担”;河南省粮食系统日夜奋战,为灾区加工、运送面粉……

  9月6日下午,河南省赴唐山抗震救灾医疗队718人在胜利完成抢救灾区伤员的任务后,胜利返回郑州。这一天下午,河南省抗震救灾基建队首批人员分别从郑州、安阳登车出发……

  唐山市民感恩热潮各种方式寻找当年恩人

  近年来,唐山人涌动着一波又一波的寻恩、感恩热潮。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各种方式在寻找恩人。

  去年,70岁的唐山退休干部韩荣权和68岁的老伴聂翠兰第二次到海南三亚,寻找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营救过他们的人民子弟兵,感激他们的救命之恩。

  今年3月1日,被称为“感恩信使”的唐山书法家、40岁的张信东骑三轮车从唐山出发,途经数省挨个拜谢恩人。

  地震时才10岁的张信东被埋在废墟下,前来救援的解放军官兵把他救了出来,当年初见阳光时看到军人的情形他至今难忘。张信东说,当年赶来救援的军人们给了他两次生命:一次是从地震的废墟中救出了他,另一次便是突发肠炎后的精心治疗。他说:“虽然我一直不知道恩人们的姓名,但他们的容貌却始终在我的记忆里……”

  本文的主人公张晓东和张信东原本素不相识,但他们却共同在用行动感恩。张晓东说:“这不是偶然的,受过全国人民无私援助的唐山人民永远不会忘恩,这种恩情已经融入到我们的血液里。就拿我来说,解放军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洛阳人给了我完整的第二次生命。”

  “续集”,才刚刚开始。

  □特派记者刘忠文图

  图1为张晓东准备骑车到河南感恩。

  图2为当年大批伤员正转送到全国各地治疗(资料图片)。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