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不要对诺贝尔奖太功利(程兰兰)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8日09:32 东方网

  3月15日晚,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杨福家教授做客同济大学进行演讲时,针对杨振宁教授“中国暂不需诺贝尔奖”观点提出了不同意见,称“我们不仅仅需要比尔?盖茨和任天堂,也需要一部分人从事和经济没有关系的基础研究,他们是将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所在。”(3月16日东方网)

  或许杨翁也没有想到,他在3月14日的一席演讲竟然会引出“中国到底需不需要诺贝

尔奖”的这么一场争议。杨翁当时的讲话内容丰富,涉及到中国学生的素质、中国所需创新人才的类型、中国的高等教育情况与国外的差距、中国需不需要诺贝尔奖等问题。谈了这么多话题,何以社会偏偏把眼光放到了“中国暂不需要诺贝尔奖”上呢?

  显然,关于诺贝尔奖是否需要的争议并非偶然,这与国人的“诺贝尔奖情结”难以割舍。长期以来,诺贝尔奖对于国人而言总是让人既熟悉又陌生,即爱又恨,熟悉是因为国人对于诺贝尔奖关注已久,关于它的任何消息都不放过,陌生是因为诺贝尔奖虽然已经颁发过无数次,但至今仍无一位中国籍公民能够问鼎。也正是因为这样,诺贝尔奖似乎也就成了我们一定要攀岩的一座高峰,而且,有时候这座高峰甚至成为了一种障碍乃至负担。曾经流传的关于老舍与诺贝尔奖失之交臂、巴金婉拒诺贝尔奖的各种消息,也正是这种情结的表现。

  中国到底需不需要诺贝尔奖?作为华裔诺贝尔奖得主,杨翁并没有说不需要,他在不需要前面还加了“暂时”两个字。如果没有猜错的话,杨翁似乎是在告诫人们,不要把大把的时间都浪费在对于诺贝尔奖的神往上,还是应该脚踏实地的把基础工作搞好,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从整体上提高国人的研发能力和素质,换句话说就是“功到自然成”。否则,即便是在短期内出现一两个诺贝尔奖,恐怕也只会是昙花一现的历史过客,并不能真正代表整体水平的提高。

  的确,需不需要诺贝尔奖是一个问题,而能不能获得诺贝尔奖是另外一个问题。诺贝尔奖自设立以来,对全球科学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正如李政道所言:“诺贝尔奖把人类文明提高到新的高度。”纵观诺贝尔奖的得主们,不难发现,他们获奖不仅仅是自身长期努力的结果,更与他们所处的科研环境分不开。剑桥大学的毕业生在上个世纪曾经获得56项诺贝尔奖,而哈佛大学的毕业生们也获得了36项诺贝尔奖,这样高的获奖密度也许会对我们产生一定的启示。

  以诺贝尔奖为奋斗目标,无可厚非,但是这还远远不够。诺贝尔奖的宗旨在于鼓励科学研究,其评奖标准不是国籍、种族、性别、研究领域,而是看谁对人类的贡献最大,也正是因为这一点,诺贝尔奖才能为全球科学界乃至其他领域所长期公认。如果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而是单纯为得奖而奋斗的话,则只会使得科学研究趋于功利。


作者:程兰兰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