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丧乱帖》上无藏印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8日14:49 新民晚报

  李天扬

  上海人眼福不浅,因为有上博。刚送走《平复帖》,又迎来《丧乱帖》。于书法,我是外行,却也数度前往观瞻,拜领千年法帖透出的魏晋风度。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在方家细细研读陆机、王羲之的笔墨意趣时,我却在琢

磨两帖书法之外的不同:《平复帖》一仍旧制,古意盎然;《丧乱帖》将手卷改裱立轴,品相如新。《平复帖》上,钤满藏家印鉴;《丧乱帖》上,却无藏印。这样的不同,透出了中、日藏家面对藏物的不同心态,颇可玩味。

  藏家印鉴,是判定书画是否流传有绪的重要证据,深具研究价值。故宫与上博编印的《书画经典》画册中,收入103件参展书画之款识印鉴,凡四千余例。在此,藏家与书画作者,享受了同等待遇。此举,广受赞誉。

  我等普通观众,说到印鉴,最熟悉的,莫过于乾隆。他的“乾隆御览之宝”“古稀天子”“太上皇帝之宝”“三希堂精鉴玺”诸印,实在是眼熟能详。

  这位“十全老人”,不光热爱敲图章,还喜欢在别人的书画上练毛笔字。《浮玉山居图卷》,元代钱选名作,现藏上博。如此美卷,几成乾隆的草稿纸。他在山崖间题字,不满意,擦了重写。

  乾隆在传世书画上制造的视觉污染,可谓泛滥成灾。

  贵为天子的,自然少之又少。平头百姓无福消受国宝级书画,就在名胜古迹上刻一行“某某到此一游”。其快感,大概不亚于乾隆敲图章题歪诗。

  而一些文化遗产的主管者,也大有乾隆“老子想干嘛就干嘛”的气概。于是,大张旗鼓水洗曲阜孔庙、乔家大院“大红灯笼高高挂”、户户枕河的江南小镇家家卖猪蹄髈之类的滑稽戏一出又一出。平遥古城墙塌了又塌、蜀道剑门关毁于香火之类的悲剧一个接一个。

  于乱世重金收购《平复帖》,后将其捐给国家的张伯驹有言:“不知旧物,何以言新。”

  诚哉斯言。对文化遗产,还请存一点敬畏之心。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