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城市压力不是限制迁徙自由的理由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8日16:30 新华网

  文/彭联联

  公安部治安管理局负责人近日在公安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关于户籍改革的问题,公安部正在抓紧时间研究,并将向国务院提出改革建议。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余凌云教授认为,户籍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要把户籍放在控制人口的个人信息上,而不是强加给户籍许多附加值。现阶段完全放开让公民自由迁徙,则会给城市带来很大的压力,公共设施、医疗

、就业和教育等很难跟上。(据3月17日《新京报》)

  凌教授的意思是,如果完全放开公民的自由迁徙,将会有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城市目前的公共设施、医疗、就业和教育的承受能力难以适应。那么,完全放开公民自由迁徙要等到什么时候呢?目前我国城乡差距还在继续扩大,即便如此,目前城市的公共设施、医疗、就业和教育也满足不了城市居民的需求,而且,这种需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将不断增长。如果要等到城市的公共资源绰绰有余、没有压力地接纳外来人口,那么改革户籍制度、放开公民的自由迁徙权则恐怕永远也实现不了。

  诚然,户籍制度的改革与城市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但这两者之间是一种动态的互为因果的关系。农村人口之所以要进城,是因为长期的二元体制和公民权利上的等级待遇,造成了越来越大的城乡差别。要解决城乡差别这个老大难问题,除了农村自身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进行户籍制度的改革,把大量过剩的农村劳动力从相对有限的土地上解脱出来,融入城市经济的发展。公民有了迁徙自由的权利,才有真正意义上的劳动自由的权利。劳动者以独立的经济人身份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劳动力交易成本会大大降低,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劳动力资源将达到配置的最佳状态,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将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同时有利于市场的发展和社会财富的累积。所以,公民自由迁徙权的获得和城市的发展可以同步进行,而不要等到城市具有“足够”的承受能力后再放开公民的自由迁徙。

  过去,国家通过户籍的二元体制,以牺牲农村利益获取了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现在到了城市反哺“三农”的时候了。农民进城打工,靠劳动获取相应的报酬,城市给予他们以“市民”的平等待遇,也是理所当然。况且经过这么多年市场经济的洗礼,农村人口进城表现出越来越成熟的经济人理性,如果进城不能找到合适的工作,效益偏低,他们决不会轻易进城。近年来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出现“民工荒”就是例证。所以,放开公民自由迁徙权,不会带来农民进城的“风潮”。如果进城的民工能够获得与市民平等的权利,他们也不会成为城市的“不稳定因素”。

  

  相关文章: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