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什音渐行渐远谁来传承民间文化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9日00:00 东南早报

  核心提示:拯救与保护非物质文化工作迫在眉睫。然而,面对那些与什音一样的民间文化渐行渐远的背影,人们更深切地感受到无尽的人才缺失之痛。保护民间文化艺术,更应该抓紧保护那些健在的、担负传承重任的老艺人。

  早报记者蔡兰春杨璇实习记者林杰文/图

  人才缺失传承之痛

  和夕阳红什音队一样,灯星社区的民乐研究社也是由社区里的二十几位老人发起成立的。2005年5月,灯星社区民乐研究社正式成立了,居委会专门拨了5000元启动资金,给研究社添置了乐器和统一的服装,还将老年活动中心提供给他们作为活动场所。

  如今已五十出头的老人庄汉星在二十多年前便加入了什音队伍,他是村里什音传承的第四代。庄汉星说,改革开放后,年轻人个个忙着赚钱去了,没有心思学什音,什音也慢慢被人们淡忘。

  16岁就开始学习什音的庄江海老人,如今已经82岁高龄了,依然对什音有着深厚的感情。如今灯星社区里会摆弄这些乐器的也只有二十多位老人了。

  民乐研究社成立后,爱好什音的老人们终于有了发挥余温的场所,本来满怀信心的老人们却马上遭遇了一次收徒尴尬。民乐研究社曾贴出一张告示称,社区里的年轻人如愿意学习什音,老人们可以免费传授,但告示张贴了很长时间,没有一个年轻人报名。

  人才缺失、传承后继乏人,这是目前许多民间艺术的共性。福建师大公共关系学院谢宏忠副教授称,现在我国每分钟都有一种民间文化在消失:许多身怀绝技的民间老艺人曲子还没有录完便溘然长逝,人亡曲息。

  没有年轻人的加入,演奏什音队伍日渐老化,面对着接力棒无人接手的境地,老艺人表示,尽管没有新人加入,还是会坚持下去,争取把祖宗的文化传给下一代,不想看到什音在他们手上失传。

  “保护民间文化艺术的核心应该是对传承人的保护。”谢宏忠说,缺乏致力于民间文化艺术研习的人才,对它的传承无从谈起。

  口头传承衰落之源

  什音这种口头传承的民间艺术不具备再生性,一旦消失就是永久的消亡。如果不及时抢救和有效传承,只会随着文明的演进而走向自然消亡。

  有关专家认为,什音由民间音乐爱好者自发组织形成的,口传继承式的教学缺乏规范性和科学性,明显带有局限性。在面对现代艺术的冲击时,让后一辈的年轻人都看不到其趣味之处。在城市的现代化进程中,由于民间民俗活动的减少,后人继承这方面的规矩简化,什音赖以生存的条件大大减小了。

  泉州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王鼎南介绍说,史书记载什音形成时间大约是在明清时期。当时演奏什音的艺人遍布全国各地。但由于岁月的变迁再加上历史环境的变化,现在什音的发展状况早已不再风光了。其中,口头传承的局限性是什音衰落的一个重要原因。

  泉州歌剧团杨双智团长认为,什音是由打击乐、弹奏乐等民间乐器组成的一种民间器乐演奏方式,相比南音,其演奏形式要更加随意和自由,曲目也大多比较短小,可以无限次反复,多则二三十小节,少则五六小节。现在闽南地区大多只用于踩街、婚丧、喜庆等热闹场合,不再像几十年前把它作为主要的娱乐形式去看待了。

  泉州市文化局披露,泉州市区目前连个正规登记的什音社团都没有。杨双智在谈到什音的发展现状时认为,由于目前什音团体都是民间组织,没有依托于任何机构,这是可能造成它后续无人的一个因素。

  此外,在文化传承的过程中,出现了流失的现象,削弱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例如最初什音曲目有好几百种,但现在能弹奏的人也只能有几十种了。除了用书籍加以记录保存,保护传统文化还要通过艺术自身的完善和人员素质的提高,才能使其与其他艺术形式并存发展。

  与时俱进拯救之道

  迎合市场,似乎是什音这些非物质文化传承不得不走的一条路。但是,饱受市场大潮冲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该如何进入市场?这个问题颇值得思索。

  “随着外来文化的进入,可供人们选择的娱乐形式越来越多,大家已经不需要把什音、南音等作为休闲娱乐方式,传统文化自然会受到冲击。”泉州文化局保护办的许进中认为,像什音这类的民间古乐,近几十年都没有大发展,多数的年轻人都没有接触他们的机会。现在,年轻人需要一些让他们能瞬间放松的现代娱乐形式,古老的什音已经无法满足他们的要求。

  目前,泉州的文化部门通过启动“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来保护那些民间艺术形式。这几年,泉州下属的各个市县都制定了相应的保护工作方案,成立了相应的保护工程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先普查,各种艺术形式的分布区域、历史沿革、主要传承人,然后按照其自身价值分级申请市级、省级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此外,文化部门还组织一些大型活动,有计划地推广古民间文化形式。譬如,海丝节、木偶节等,在这些大型的活动中,我们有意识地把舞台让给那些古民间文化形式。”

  许进中说今后将拨出一些专款从发展资金上鼓励古民间艺术形式的发展。

  目前,要保护什音,有关部门要尽快成立一些组织或者研究社,把一些精通什音的老人集中起来,尽快整理出一些古什音乐谱。然后有计划、有步骤地办一些培训班,逐步发展推广什音。

  “文化部门的人不可能每种古民间艺术形式都精通,整理乐谱也好,办培训班也好,都要依赖于那些精通的民间艺人。同时,需要全社会的人去关注,需要我们当地一些学校有意识地把古民间艺术形式拉进课堂”许进中说。

  相关链接

  北京:老字号传统手工技艺被列入重点保护对象。北京市宣武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盘点工作于3月15日启动。宣武区聚集了北京市大量的老字号及传统手工艺术,该区“内联升”鞋店精致的传统千层底布鞋、闻名遐迩的中药铺“同仁堂”的手制药丸、萃文阁精细复杂的印泥制作工序等,这些传统绝活都面临失传危险。此次盘点后,文化部门将把富含传统文化的技艺整理出来,给予政策及资金的支持。

  河南: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逐步建立省级、市级、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河南是非物质文化资源大省,拥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从今年起,河南将逐步拨出经费扶持重点项目和艺术家。

  宁夏:立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宁夏自治区人大将《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列入2006年立法计划项目。去年8月,自治区政府全面实施《宁夏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实施方案》,对珍贵、濒危并具有历史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采取建立档案资料数据库、建立分级保护名录、利用科技手段对濒危文化遗产进行系统抢救、建立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传承单位)的认定和培训机制等多项措施进行保护。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