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为什音黄老招徒屡遇“闭门羹”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9日00:00 东南早报

  核心提示:什音是老一辈人眼中的神秘音乐,不轻易传人。而如今,什音正面临着即将消亡的危机。有着50多年什音情结的黄长耀老人,毅然接过了传承的重担。虽然遭遇了无数次收徒的尴尬,但老人依然执著,因为他深知他必须与时间“赛跑”,不让这门民间艺术在他们手上流失。

  早报记者蔡兰春杨璇实习记者林杰文/图

  黄长耀,泉州浮桥镇东壁村人。

  黄老会演奏数十种什音乐器,并会制作二胡、笛子等演奏乐器。

  “你们信吗?我所有的演奏技艺都是小时候偷学来的。”黄长耀笑着说,父亲当时很反对他学什音,他的什音演奏技艺是靠“偷”来的。

  黄老回忆,50多年前,浮桥镇东壁村只要到了农闲时节的夜晚,村里便会响起一片什音声。傍晚,老人们三五结伴坐在村口巷尾,二胡、唢呐、笛子便能汇集成什音大合奏,整个村庄的人都沉静在美妙的什音声中了。

  “我从小就对音乐痴迷,村里很多人都是演奏什音的高手,耳濡目染下,我渐渐地也对什音着了谜。”黄长耀说,在老人们眼中,什音是个神秘的东西,高深无比,一般人学不会,只能在一旁静静地听。因而,没有哪个人愿意教小孩子学。而黄老父亲也反对儿子学什音,他们都觉得学什音没出息。

  虽然阻力重重,但依然不能动摇黄长耀学什音的念头。村里的老人不教,于是他就偷着学。

  黄长耀说,他一看到有人在做什音演奏乐器,他便凑上前去观看。有一天,他无意中找了几个铁罐头瓶子,从屋后砍了一些竹子,并拆了母亲纺衣服的红线,从老人那里要了些做弦的丝线,一个人便闷在屋里做二胡了。

  “那把自制的二胡倒还有些样子,就是演奏起来声音极小,但那是我这一生中做的第一把乐器。”黄老提起往事,不无得意起来。

  “那时老人们多半使用宫尺谱,一般人看不懂,他们轻易也不传人。我在外面听到一段什音乐曲就记在脑子里,回家后赶紧用简谱记下来,要是漏个一句两句下次再去补听。”就这样,黄长耀一边偷学着制作什音乐器的本事,一边暗地里用简谱翻译了多首宫尺谱的什音乐谱,偷偷学起来,练起来。

  徒弟“叛逃”从商

  两个得意门生的“叛逃”,一直让黄长耀耿耿于怀。

  2002年,黄长耀退休了,隐藏在心底的什音情节又“复活”了。

  “可我却满大街找不到会演奏什音的人了。村里那代会什音的老人都相继去世了,很多年轻人竟不知道什音为何物。”在黄长耀的召集下,三个儿时一起偷学什音的伙伴应邀“加盟”,四个鬓发花白的老人在暮年里重新拿起了乐器,弹起了久违的什音。

  后来,东壁村里有两个年轻人,见黄长耀他们几个在家里摆弄什音十分好玩,便自告奋勇地提出,要跟老人们学艺。

  “我们四人一直担心什音后继无人,现在居然有年轻人主动提出要学,我们求之不得,立即答应。”而后,老人不仅悉心传授,教他们二胡、月琴、笛子等乐器的演奏方法,还教他们传统的什音乐谱的读谱和乐器的制作方法。

  “那两个年轻人学得倒是认真,但学成后很少跟我们一起演奏和研究什音,他们后来没多久就忙着做生意了。”对此,黄长耀痛心疾首。

  如今,黄长耀最年轻的徒弟也已经40多岁了,他对外招收徒弟好几次都遇到了“闭门羹”。多次收徒的挫折,也使得黄长耀明白光靠他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承担起什音的振兴重任。

  什音“扎根”社区

  2004年,在一个偶然的场合里,黄长耀他们四个老人遇到了涂门社区老人会里的什音“知音”。

  “大家都是相见恨晚呀!不用什么沟通语言,什音就是最好的桥梁,我们很快就凑在一起弹奏、研究什音了。”黄长耀说。

  一传十,十传百,晋江、南安等地会什音的老人听说浮桥有十来个老人经常在一起演奏什音都慕名赶来“加盟”,于是队伍不断壮大。2004年10月份,在牵头人黄长耀的提议下,成立了夕阳红什音队。什音队扎根在社区中,不定期组织演奏。

  “有了自己的什音队后,村里的红白喜事、府文庙的文艺汇演,只要有舞台我们就义务去演出。”黄老称,乐队没有任何经费,所有的活动开支都由老人们自愿平摊。平时,固定的活动场地就是黄长耀老人家的一楼客厅。

  目前,乐队已经吸纳了30多个老人,其中年纪最大的陈荣华老人今年已经80岁了,乐队里最新生的力量也是53岁的陈文压老人,乐队成员平均年纪在60岁以上。

  “乐队里都是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我们这些老人生一场大病就有可能走了,要是一直没有年轻人来接棒,我担心这种古老的乐种迟早要失传呀。”头发全部花白的盛铁汉老人说。

  “我们现在有乐谱,有乐器,有老师,就缺年轻学员了。”陈荣华老人说,每次市区有什么大型活动,夕阳红都积极参加,为的就是想多吸引几个年轻人的目光,可惜的是每次演出,围观的基本上都是老人。

  抢救古老乐谱

  “我们现在要跟时间赛跑啊!”对于拯救什音,黄老坦言,重任在肩,不敢有片刻懈怠。

  什音是个古老的乐种,前代老人们演奏的都是古老的宫尺谱,近几十年根本没有人为什音谱过新谱。更让黄长耀老人痛心的是市面上居然买不到什音乐谱,乐队都是凭借儿时的记忆去演奏。

  “听前代老人说有300首什音乐谱,可30多个老人,竟没有一个人手上有整理好的乐谱。没有乐谱,什音就没有了血液呀!我们每个老人都努力回想儿时听到的什音曲目,用简谱记下来。”

  “什音的古乐谱能保存到今天已经不容易了,一首曲谱几个版本叫后人怎么再去整理?”老人们每个月在黄长耀老人家聚会两次,协商整理统一乐谱,目前已经整理了《跳龙门》、《东串》等80多首乐谱了。

  据称,什音起源于唐代,唐明皇李隆基喜欢戏曲和音乐。当时宫廷音乐中有类似什音的音乐,李隆基觉得很好听,就让人到宫中去演奏,并为什音题写了“天子传音”四字以示褒奖。什音从此也就流传下来。

  2005年11月15日,福建省政府公布了福建省第一批101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泉州南音、福建客家山歌(漳州南靖田螺坑客家山歌、龙岩永定客家山歌)、福建北管(泉州北管、泉州闽南什音)入选。不久前,省文化厅将泉州闽南什音和泉港北管两种艺术形式合二为一,统称为福建北管,申报并被批准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