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别让我们同情的泪水永远不干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9日00:06 红网

  有钱给妈妈买月饼了,家里有了自来水,因为交不上电费断电的灯又亮起来了。更让小东艳乐不可支的是,政府人员给她送来了两个梦寐以求的大布娃娃。

  八岁的重庆黔江女孩倪东艳这几天沉浸在梦幻般幸福的眩晕里。照片上受宠若惊的她睁大了眼睛看着为她们家忙活的人们,她可能很难搞明白为什么突然间得到这么多人的关爱,许多做梦才敢想的心愿一下子就如愿以尝了。

  倪东艳,这个在爸爸亡故之后,为照顾智障瘫痪的妈妈,拒绝被好心人收养,坚强地承担起家庭使命的八岁女孩,面对几天来生命里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幼小的心灵可能会贮满了兴奋和感激。可是此时此刻她该感谢谁呢?要让这个幼小的孩子理清这场生命悲戏剧的前因后果,委实是难为她了。中国人陈述故事一向看中结尾,似乎所有情节都瞄准了一个标的,为结尾做铺垫。我们在这场悲剧故事里终于读出了喜剧的结尾,这真是一个皆大欢喜的感人结局。小东艳以后不会再为受冻挨饿发愁,政府和学校已经给她建立了一个个人帐户,海内外的捐款纷至沓来。也许她很快会象网友们期待的拥有一个象样的小屋,妈妈也会得到相应的照顾,未来的小东艳说不定还会成为名人,就象当年带妹妹上大学感动中国的洪战辉,学业和前程一块都有了着落。

  到底是谁改变了小东艳的命运?现在看来一切似乎是水到渠成,小东艳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几乎人人都想对其伸出援助之手。可是如果没有《重庆晨报》呢?如果没有该报两位热心记者朴实而又浸满真情的报道,不知道小东艳的悲剧故事还会延续到何时。虽然平日里左邻右舍没间断过关照,当地政府也多次给予照顾,但真正能改变小东艳命运的,恐怕还是《重庆晨报》的一纸报道。

  又想起了带妹妹求学12年的洪战辉,还有背瘫痪父亲上学的苏州大学生黄昆。如果他们的事迹没有媒体报道,不知道悲剧会持续到何时。然而媒体报道更关注偶然性,不会覆盖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也没有太多时间和责任对事件的原委条分缕析、刨根究底。可是透过报道我们想看的不仅是新闻事实,还想了解事实背后隐匿的故事。生活中象小东艳、洪战辉他们的故事只是个例吗?显然不是。现在我国农村地区绝大部分没有建立起完整的社会保障体制,小东艳的悲剧再一次凸显了这一问题。如何帮那些需要关照的人走出生命困境?如果光指望媒体,累垮记者恐怕也难以奏效。

  差不多是含着泪水看了这两天对小东艳的报道,浏览了一下网友的帖子,悲悯唏嘘之语随处可见。可泪水又何以解决问题?在我们为眼前的小东艳扼腕的时候,谁知道下一个小东艳离我们有多远?“别让我们同情的泪水永远不干”,这是一个网友的感叹语,说的真好。

  我有话要说:

稿源:红网 作者:刘道彩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