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春君行早——写在深圳市“两会”召开之际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9日04:18 深圳特区报 |
不经意间,上步中路边的杜鹃已点开了春天的主题。 全市人民瞩目的市四届人大二次会议和市政协四届二次会议如期而至。700多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将在7天的会期里,肩负重任,参政议政,共同谋划深圳的灿烂前程。 代表委员们或许会忽略这一天的春光,但这个城市必会将这一天铭记: 他们庄重审议、讨论的《政府工作报告》和《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喻示着一座无限风光的科学发展高峰,正裹挟时代长风,激荡着深圳这座现代都市的地平线。 回望刚刚过去的“十五”,难掩满怀豪情。 这五年里,深圳经济始终保持年均15%左右的增长速度,GDP成功实现从1000亿元到2000、3000、4000多个亿的“三级跳”。在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城市排名中,深圳位居全国第三。 这五年里,深圳已开始远离早期那种主要依靠外来投资拉动的“起吊机经济”,转向市场、创新、投资三驾马车并行,且以市场驱动、自主创新驱动等内生经济力量为主导的可持续增长模式。 这五年里,深圳发展速度和效益齐头并进,市场体制日趋完善,城市功能逐步增强,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群众切实分享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这五年里,从建设现代化国际性城市,到构建和谐深圳、效益深圳;从建设高科技城市,到建设生态城市、国家创新型城市……深圳经济社会稳步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这五年,是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历史性转型的关键五年,是各项工作取得突破性成就的辉煌五年,是为今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五年。 可以这样说,深圳继续攀峰的“高山营地”,已在冲刺速度下筑就。 但一再的强力冲刺,也让发展进程“肌肉”酸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还任重道远,建设效益深圳的任务还十分艰巨;资源瓶颈问题仍然十分突出,经济社会发展仍处在紧约束条件下;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还未根本消除,改革创新的任务仍然相当繁重;城市社会管理中的许多矛盾还有待解决,建设和谐社会的任务还相当繁重。 挺身前行的改革,义无反顾地迫近了“深水区”。 在这样一个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相互交织的特殊时期,作为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排头兵,“从计划经济的壁垒中突围而出”,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杀出了一条血路”的深圳,能不能再为全国闯出一种全面、协调、可持续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新模式? 深圳作出的回答是肯定的。 当全国范围内的改革发展事业跃上新的平台,体制、资源、环境等多方面的约束日见其紧,发展模式转型的呼声日见其高,作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先行军,深圳早早就体会到了坚冰消融之际,社会发展这泓春水的凉意。 比如自然资源的紧约束。自然资源是社会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物质要素,是人类生存的自然基础。随着人口增多、人类经济活动强度越来越大,可资利用的自然资源日趋匮乏。中国是自然资源比较匮乏的国家,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更少。 而深圳则是匮乏中的匮乏。土地空间狭小,一次能源完全依靠外部供应。淡水资源短缺到不及全国平均水平的七分之一! 以敢为天下先为己任的深圳人,率先走出温暖的“高山营地”,向改革主峰挺进,寻求城市发展的全新平台。 从市委三届八次全会到市委三届十一次全会、市第四次党代会,从果断调整现代化指标体系、时间进度到制定出台效益深圳考核指标;从今年1月,深圳市委、市政府在国内第一个提出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到今年3月14日诞生全国首部改革创新促进条例和循环经济促进条例,深圳率先向科学发展之路迈进的探索身影,越拉越长。 水到渠成。明天开幕的市政协四届二次会议和22日开幕的市四届人大二次会议,将审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一五”规划,为深圳今后五年的科学发展定下详细的路线图。 “十一五”规划,作为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后,新一届市委、市政府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对于深圳的未来发展意义重大。 因为这五年,是延续历届市委、市政府打下的坚实基础,真正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五年,是确保在2010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五年,是为全国贡献新的发展模式、开创深圳新天地的黄金五年。 这华美的五年改革发展乐章,需要我们定准弦,认准谱,唱准音,把握好“演奏”节奏: 切实转变资源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紧约束条件下求发展,努力克服土地、资源、人口、环境“四个难以为继”的制约,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有效益的速度”和“有速度的效益”的有机结合,打造“和谐深圳”、“效益深圳”。 弘扬法治精神,严格城市管理,以应对当前城市迅速发展、社会快速转型中凸显出来的社会治安、城市管理、人口管理和社会事业建设“四大挑战”,为首批全国文明城市的称号增光添彩。 大力推进源头创新和集成创新,实施自主创新,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未来5年,是我市加速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功能的重要时期。 在加快完善城市交通路网、机场、港口等硬件建设的同时,要更加突出城市的组织、管理、服务、创新等“软实力”,在实现城市管理的科学、严格、精细、长效上下大功夫。 “登山”路径已定,全靠全市上下齐心协力,一手一脚打拼。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南国春早,是自然定数;要在你追我赶的科学发展登山道上率先登顶,笑踏春风,“把深圳建设成为富于创新活力,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国际性城市”,要求千万深圳人民: 敢闯敢干再激血性,在改革“深水区”不惮前行。实践第一科学理性,在四个“难以为继”前快速有效转型。 这是时代赋予深圳人民的伟大历史机遇,更是这个把改革创新当作灵魂的特区的神圣使命和历史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