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搭京津的车赶山西的路——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浚纵论“非东非西”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9日05:56 山西日报

  开栏话

  院士是国家给予高层次科研人员的学术称号,实行终身制。目前,我国科学院和工程院共有院士1400多位,其中山西籍院士26位。他们在各自研究领域内独立潮头,引领科技发展方向,为国家富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成为民族的优秀代表。

  目前,我省正借中部崛起机遇,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努力构建充满活力、富裕文明、和谐稳定、山川秀美的新山西。这一切离不开人才支持和智力保证,更离不开山西籍高层次人才为家乡建言献计,提供帮助。山西籍院士是三晋儿女的骄傲,也是山西最响亮的名片之一。

  为了更好地宣传山西籍高层次人才做出的突出贡献,加强我省与山西籍高层次人才的交流与合作,激励和带动全省各类人才施展才华,营造全社会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氛围,在全国“两会”期间,本报记者赴京采访了6位山西籍院士,今起陆续刊登有关报道,以飨读者。

  “很多山西人感觉山西地理位置非东非西,既得不到东部率先发展时国家的扶持,也沾不上西部大开发的政策,认为是劣势,由此对发展失去信心。其实这种想法很错误,我倒觉得‘非东非西’是优势,和东部靠得近,可学习东部发达地区经验,和西部挨得不远,能沾西部大开发之光,地处东、西部中间,可当东西部联系的桥梁,只要运用好这种地处中部的区位优势,山西前途一片光明。”

  初春三月,记者专程赴京采访山西籍“两院”院士。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园里,听到了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浚对家乡“非东非西”地理位置、产业政策、交通发展和治理污染的议论。

  “山西特别要与京津、环渤海经济圈捆绑在一起发展。全国有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三个经济圈,现在前两个发展快,后一个发展慢。据专家估算,“十一五”期间,环渤海经济圈,特别是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速度会超过珠三角和长三角。因为京津地区科研院所多、科研实力强,还有土地、矿藏等丰富资源,这是地区快速发展的优势条件。我们山西距离京津近,可以紧密地与京津捆绑在一起发展,发展定位为京津提供农副产品、电力、化工产品、轻工产品、油的后方基地,成为京津人士旅游的目的地,搭京津的车赶自己的路。这种与发达地区捆绑在一起共同发展的例子,苏南很成功。在长三角经济圈里,上海是发展龙头,江苏的苏州、无锡,浙江的嘉兴、绍兴等城市,充分考虑地理位置,把自己定位为上海后方家园,配套上海产业发展。我们山西离的京津也很近,也可以借助京津力量发展。”

  “山西作为京津后方基地,产业定位很重要。”

  “山西农业落后,但不是说山西农业没有优势,山西小杂粮、干鲜果、畜牧产品既有优势,又有发展潜力,山西为京津提供农副产品,要在高效、特色、节水、绿色农业上做文章,但山西这方面的人才不多,可考虑在山西高校设立一个农业环境工程专业,专门研究农作物生长的外环境和内环境,研究如何在大棚内模拟出适宜蔬菜生长的人工环境。山西煤炭资源丰富,为国家提供了很多能源支撑,但从长远看,山西煤炭要走深加工路子,延伸煤炭产业链,让煤变成电、化成油、变为气,变输煤为输电、输气、输油;山西旅游资源丰富,有许多全国独一无二的自然人文景观,且地处北京西安之间,可以想方设法把北京、山西和西安连成一条黄金旅游线,建一条高标准旅游公路,搭北京、西安旅游经济的列车。”“当然,山西要成为京津后方基地,还有许多问题需要配套解决。首先要解决交通瓶颈制约。这几年,山西修了不少高速路、乡村路,听说正在改造石太线,准备上高速列车,这很好。但这些路就发展经济讲还不够,山西要成为为京津提供产品的后方基地,最好北京到山西、山西到北京的公路或铁路时间最多不超过两三小时,这样京津来山西旅游、山西产品运至京津就很方便了。但山西目前还没有这样的公路或铁路网,从北京到太原最快的路也得五六个小时。”

  “山西要保护好环境。去年参加院士山西行,看到山西路黑、空气污染、汾河污染、污水处理厂少,心里很不好受。治理环境是个系统工程,既需要资金、技术,也需要干部群众环保意识,只有上下都重视,环境保护才可能有大的改观。在资金方面,可以申请国家在环保资金上倾斜山西,也可以引导煤老板出钱治理污染,还可以考虑用市场机制治污。总之,坚持谁污染谁治理,谁治理谁受益,一定要摘掉环境倒数第几的帽子,建几个适宜人居的城市,改变山西脏的形象。”

  本报记者赵向南

  新闻链接

  王浚,1935年9月出生,孝义市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人机与环境工程、环境控制、环境模拟及空调制冷技术专家。对我国环境模拟工程的建设和环境技术、新型无氟混合工质制冷技术、空气制冷技术、低温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曾主持和参加了30多项大中型重点环模工程建设,解决了多项重大理论及技术难题。在总结多年研究成果和环模工程建设及环模试验实践,吸取国外最新技术成就的基础上,主编了专著《环境模拟技术》,建立了一门新的工程科学技术“环境模拟技术”理论体系。结合工程建设对空气制冷技术的研究,提出一种新的无氟高效制冷技术“混合(空气+水)工质”制冷技术。200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日报网络编辑:徐舜)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