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拆违不只是毁掉一个讨厌的东西(三家村晨话)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9日06:05 江南时报

  我总是对他们抱有“妇仁之心”,那些用最卑微的方式在城市找生活的人。我常常觉得他们的生活方式是一把标尺,检验着社会,检验着我们的生活和良心。我几年前回到故乡南京,有几年时间租住在城南一隅,从此过上在家门口流浪的日子,有那么一段很艰苦的日子,觉得快到了撑不下去的时候,有一天,我们发现房前大坡下一块被拆房拆出来的空地上,被外乡人搭起了棚户。他们惟一的工作就是捡砖头和其他垃圾,他们每天从附近的厕所取生活用水,他们每天过着没有电的日子,从不被本地人正眼相看……日子长了,成了可以聊天

的对象,知道他们比我们苦一万倍(此处省略500字),于是我们有了坚持下去的底气。今年我们搬新家的时候才发现,他们早就搬走了。那个在灿烂的阳光下互相追逐的一对10岁以下的“脏孩”,从此为我牵挂。

  这就是住违建的人的命运吧。他们的离去是必然。离去有两种结果,一种是发达了,一种是换一个地方继续挨“苦”。对后者来说,他们必须掂量经济学原理带给他们的“理性”选择:找一个成本最低的容身之所。因此,从上一个违建到下一个违建,这是一条基本路线图。

  眼前的这条新闻洋溢着喜悦———拾荒拾出“垃圾产业链”,昨日,上万平米垃圾村被执法人员夷为平地。(据3月18日《现代快报》报道)而我却在挂念,拾荒者从此流向何方?

  再找一个违建已经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我必须帮他们分析生存成本大幅提高后的出路:回去?把裤腰带再勒紧一点?其实,第一个选择已经是“末流的选择”(我不愿把这个词搞成“末路”),我从我的那个老邻居那听到的是:在他们老家农村,只要有一点点办法的都会当逃兵。

  继续过这种在城市漂泊的生活,何其难?一方面,他们身上一些无法改掉的坏毛病令他们长期并一直与城市保持鸿沟;另一方面,城市在大步流星地走向更高的文明,城市留给他们折腾的地方越来越少,更关键的是,一些利好的政策还是没有惠及他们。

  那些搭违建的生活困难者受到了极大的关照,有关的条款不必一一例举。这是政府的善治之举,值得礼赞。但我们可能忽视了住违建者的困难。不久前江南时报报道了城管队员亲拆父亲违建的新闻,“住违建的困难者”受到了社会的关注,更受到了同情。但这到底还是“城市居民”范畴的事情。

  3月17日的报纸上,传出了“户口迁移可不用换身份证”的消息。这意味着户籍上的壁垒又一次出现了松动。这有没有向我们提供,不仅从权利上,也从生活成本上善待那些卑微者的最大动力呢?

  上万平米垃圾村倒下的喜庆,我们应该看到。那些从此失去一个“家”的人,我们更应该“看”到。拆违的真正价值,不只是在毁掉一个讨厌的东西,更在于帮助最无助的人群重建一个希望。

  这一篇,不谓时评。

  作者为本报首席编辑。

  《江南时报》(2006年03月19日第二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