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5+1”磋商能否使伊朗核危机峰回路转(特别推荐)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9日06:05 江南时报

  自国际原子能机构将伊朗核问题报告给联合国安理会,连续5次的常任理事国磋商均以无法达成一致关门。美国白宫在关键时刻公布了其国家安全战略报告,重申美国奉行“先发制人”的军事打击战略,并把伊朗视为美国可能面临的最大威胁和挑战,而伊朗也不见服软的迹象。甚至有人称美国的某些言论已经类同当初对伊拉克开战前“通牒”式语言,因此,20日将在纽约进行的“5+1”(5个常任理事国+德国)会议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德国能成为扭转僵局的因素吗?

  德国与伊朗的核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伊朗最初的核电站是德国“产品”,不过是因为伊朗与西方关系闹僵而“流产”。伊朗核问题出现后,德国又是积极调停者。应该说德国在伊朗核问题上扮演着重要角色,一是积极与英法两国配合,二是充当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编外国。今年1月30日正是有了德国与“五常”的积极磋商,才使得伦敦会议后达成一致,同意国际原子能机构特别理事会将伊朗核问题向安理会报告。欧盟中的英、法、德三国是积极解决伊朗核问题的重要力量。当欧盟与伊朗的谈判陷入僵局,英、法、德态度逐渐接近美国,越来越主张将这一问题提交安理会时,德国作为安理会“五常”的局外人却扮演一个特殊的角色,穿梭于欧盟、美国、伊朗和各相关国家之间。这种积极的调停人形象,在剑拔弩张的伊朗核问题上,对缓和气氛、重启谈判大门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德国作为观点和态度均与英法基本一致,而英、法、德的态度也日趋接近美国的情况下,德国作为“五常”编外进行的“5+1”磋商,其作用到底能有多大,显而易见,也很难成为扭转僵局的因素。

  “5+1”磋商很难达成一致

  前5次的磋商,没能形成一致的分歧主要集中于两点:一是时间限定问题,即是否要求伊朗立刻全面停止与铀浓缩有关的一切活动,并且国际原子能机构在14天内就伊朗履行这些要求的情况向安理会提交报告。二是解决问题的方式问题,即尽管大家的目标是一致的,但是在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上无法取得一致意见。美国的如果伊朗继续坚持原有立场将采取制裁甚至运用军事手段解决的强硬态度;英法两国的限期停止与铀浓缩有关的一切活动并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核查相对温和态度;俄中两国既不要限定时间限制,也不应关闭所有外交渠道解决的积极推动在国际原子能框架下解决的坚定态度,使得这一问题的解决出现前所未有的僵局。20日德国的加入,不知是否会带来一个都能接受的折中方案,使得“五常”摆脱僵持,进入暂时的“峰回路转”,这就使得“5+1”会议的结果变得扑朔迷离和令人期待。但是,由于各自在伊朗问题上的认识和战略利益的差距,“5+1”磋商很难想像能像1月30日伦敦会议一样顺利达成一致,除非德国真的带来了什么“灵丹妙药”或者各自都做出重大让步。

  武力威胁和制裁均不是解决之道

  美国是当今全球惟一的超级大国,伊朗与其有着天壤之别的实力差距,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仅从军事角度看,美国可以任何时候运用任何战争形式打赢这场战争,美国也多次威胁伊朗不排除运用军事手段解决伊朗核问题。但是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美国迟迟不动手呢?美国究竟怕什么呢?其实,美国运用何种方式解决伊朗核问题,完全取决于其战略判断。从现实主义的国际关系理论来看,战略均势和利益平衡是美国关注伊朗问题的核心。美国关注伊朗问题,除了多年的宿怨,更重要的是出于对21世纪全球能源战略的考虑和伊朗能源在国际上的战略地位。美国清晰地看到,谁掌握着能源,谁就毫无疑问地掌握着地球。未来全球的耗能大国也将会越来越多地集中在发展中国家,美国必须掌握未来全球能源的开关。目前油价高居不下,如果成功完成对伊朗的改朝换代,无疑将掌控了一个调节全球油价重要的调节阀,油价就可能下跌,俄罗斯的生路也就被断绝了十之六七。所以美国将努力解决伊朗问题。但是,美国迟迟不动手的原因主要在于伊朗还没有真的威胁到美国的核心利益,所以美国难下决心对伊朗动武。但是,伊朗无疑是美国的一个痛,当美国感到长痛不如短痛,不惜牺牲暂时的全球经济受到严重影响时,战争也许就爆发了。而伊朗目前也看到美国暂时不会对其采取军事行动也才一直强硬,不屈服武力和经济制裁的威胁。因此,只有各方均做出适当的让步,承认伊朗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并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监督下进行核开发,伊朗核问题才能够平稳解决。但是这并不是美国希望的结果,所以伊朗核问题依然曲折复杂,不是通过几次谈判和磋商就能够解决的。

  作者为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所长、教授、军事学博士。

  《江南时报》(2006年03月19日第二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