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首都高校畅谈荣辱观荣耻对比更有震撼力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9日06:32 光明网-光明日报

  本报北京3月18日电更有震撼力,更有智慧,更有操作性,更有引导作用,更契合基层的需求,这是记者近日在首都高校采访中听到的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最多的评价。

  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陈旭说:“胡总书记的讲话特别寄希望于青少年,对于高校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指明了方向。”

  在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张彦的案头,摆着一份“北京大学‘文明生活、健康成才’主题教育——价值观教育活动方案”的草案,他对记者说:“价值观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面,我们做基层工作的人感到有一种强烈的紧迫感。总书记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讲话中以‘荣’和‘耻’相对照的方式,鲜明地表达了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非常有震撼力。长期以来,我们在社会道德建设方面多以提倡和号召的方式,虽然很好,但总像一杯温水,而‘八耻’却有一种鞭挞的作用,也更能让人反思。”

  去年受到北大通令嘉奖的历史系2003级学生刘默涵就感受到了这份震撼力,她说:“当我看到胡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112个字时,我的第一反应就是,皱着眉头、冒着冷汗去审视自己的行为,包括自己的内心思想。我不想让自已的人生中有一个‘可耻’的评价。”刘默涵说,她的第二个反应是,“八荣八耻”是非常智慧的112个字,她在山区支教时曾用两个小时也对中学生讲不清“为祖国和个人的未来,科学而刻苦地学习”,当时感叹真需要一个缘于历史、服务于时代的道德标尺,“而胡总书记提出社会主义荣辱观,全面而精准地阐述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我们做人、做事划出了是非评价的标准和界限”。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清华大学精仪系博士生李冠华对记者说:“在当前社会转型和变革的环境下,一些人失去了道德准则,不知何去何从。高校中也出现了少数人丢掉起码道德标准和学术规范,丢掉荣誉感和耻恶之心的现象,值得警惕。经济的发展不应当成为社会风气恶化的借口,知荣辱才能创造和谐。”“其实,在老百姓的物质生活富裕起来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精神层面的东西,而我们的社会也到了要对价值观进行反思的时候。”张彦说。

  

首都高校畅谈荣辱观荣耻对比更有震撼力
据记者了解,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首都高校,“社会主义荣辱观”正在成为师生们课堂内外讨论的热点。最近一期的《北大青年》还就此发表了社论,其中这样写道:“社会主义荣辱观为青年学生构筑了一个‘参考系’,特别是在这样一个变革时代和转型时期,只有不越过这条‘道德底线’,才能追求更高的道德实现,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因此,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道德价值的继承,更是对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脉搏和时代精神的把握。”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