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教育伦理的核心:人人都有改变命运的机会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9日08:38 中国青年报

  田宝法

  人人都有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同样,人人更应具备改变自己命运的能力,这就是教育伦理的核心所在。

  近来,关于高校学费的话题又一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笔者认为,只有先将教育

所承载的社会价值搞清楚了,对教育问题的探讨才不会成为空洞乃至扭曲的讨论。

  我们生活在一个日益现代化的社会里,每个人都在为了争取自我发展的机会和空间而努力,一个趋于善治社会的资源应该平等地向所有人开放,从而激发人的这种努力,不能因其身份、地域、经济状况的不同而有所不同,这是形式公平最起码的要求。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社会的复杂性、个体的差异性及价值诉求的多元性,形式的平等并不能确保结果的公平,甚至它会拉大事实的不平等。尽管我们为了追求结果的公平而扫除了制度设计上的不平等,使制度为每个权利个体创造了选择和争取的平等机会,但每个个体的起点是不同的,他们会因为各自生活阅历、文化背景、先天资质的不同而在平等竞争中的过程中呈现出差异性,并因此在竞争中走向失败。

  如果一个社会只强调形式的公平,而漠视结果的不公平,无疑在制造这样一种价值选择上的两难困境:既然先天的因素,诸如家庭环境、文化背景、智力状况等,是个体所无法选择的,那么放任这种结果的不公平,就相当于一个社会在事实上奖赏了先天的强势者,惩罚了先天条件不足的弱势者。而一个社会如果根据一个个体无论如何努力都无法做出选择的先天状况进行奖惩,这无疑是在褒扬强势者,贬抑弱势者,这无论从逻辑上还是在价值判断上都是讲不通的。面对这种两难的局面,罗尔斯的《正义论》指出,一个社会不应对这种结果的不平等采取淡漠的态度。虽然我们不能在事实上消除结果的不平等,但我们却能够通过其他措施弥补这种公共伦理上的缺失,尽最大努力缩短先天的差异性。教育在这一努力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它是人们实现自我发展与完善的根本途径之一,一个趋于善治的社会只有让那些先天条件不足的弱势者充分地接受了教育,尽最大努力为他们提供弥补先天条件所带来的自然差别的机会,一个社会对适当的结果的不公平才会宽容,形式的平等才会显示出其存在的合理性。

  教育肩负着重要的伦理使命,不但要启迪人的心智,锻造人的品格,完善人的心性,还要为消除社会中天然的不平等,创造宽容和谐的社会而努力。如果脱离了教育的伦理探索,把教育问题弱化为单纯的策略性权衡,甚至使教育沦落为某些利益群体达到其目的手段,那么这不仅意味着社会伦理的缺失,更有可能会损害整个社会赖以存在的公信基础。

  人人都有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同样,人人更应具备改变自己命运的能力,这就是教育伦理的核心所在。如果远离了这一核心所在,在我看来,一切层面的策略性探讨、分析都有可能会产生出危险的逾越。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