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前有敦煌 后有瞿昙(上)解读瞿昙寺建筑艺术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9日09:00 青海新闻网

  青海新闻网讯

  学者言:“它是国宝中之国宝”。是什么原因让学者给予瞿昙寺这样高的评价?

  青海现存石碑之冠、重达近两吨的“大明宣德年施”铜钟、民间传说88两大金印等重量级的珍贵文物,让人目不暇接。

  瞿昙寺,一个神秘的地方。坐落在土筑坛城中,背靠罗汉山,面临瞿昙河,北傍松花顶,南望照碑山的它,六百多年来洪水秋毫不犯,狂风暴雨后安然无恙。

  壁画、彩绘、石雕堪称瞿昙寺的艺术三绝。精美绝伦的花斑石石雕让学者疑惑不解:不产花斑石的青海,怎么会有这么巨型的石雕。在交通工具简陋的时代,它们是怎样运送到青海的?

  瞿昙寺对于青海人来说并不陌生,它的历史地位和文物价值也被众人知晓一二。可是,六百多年来,不管怎样的自然灾害都没有侵犯过它,暴雨过后寺院内看不到一丝积水,地震也没有让它改变庄严的身姿,就连雷击也没有让它损坏丝毫。经历了历史的风霜后,今天,依山而建的寺院,层层叠叠,红墙青瓦,幽雅古朴,风景宜人。寺南十余里就是连绵数百里的雪山,晴天远眺,似银屏玉阁,与寺院浑然一体。

  以示皇权的尊贵的花斑石,石质呈淡紫色,匀布浅黄色花斑,磨光后莹润细腻,色彩斑斓。故宫坤宁宫、清西陵用此石制砖墁地。瞿昙寺内,花斑石须弥座集中在宝光殿内,每件上部刻有“大明永乐年施”的汉文及藏文、梵文对照铭文,是明朝皇室布施给寺院的礼品之一,雕刻精细,磨制光洁。那么,在交通工具简陋的时代,这些巨型的花斑石石雕是怎样千里迢迢运送到青海的?

  这些引发了我们无穷的思考……

  3月15日,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记者邀请青海省考古研究所古建筑专家张君奇老师,一同前往乐都县瞿昙寺。与张君奇老师同行并不是出于偶然,而是他多年来从事古建筑保护与研究,参与过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乐都瞿昙寺、同仁隆务寺、贵德玉皇阁等多个古建筑的维修工程。

  瞿昙寺是西北地区保存最完好的,是经朱元璋御题寺额的名刹。这座经历了历史风雨,雕栏玉砌均不在的古建筑物,经过6年的维修后终于以崭新的面貌和世人相见,张君奇老师就是这6年维修的参与者和见证人。

  当我们驱车来到瞿昙寺后,与记者事先联系好的乐都县瞿昙寺文物管理所李素成所长,已经在那里等候了。跟随着张君奇老师和李素成所长,我们推开了那扇尘封了六百多年的山门,寻找我们疑惑的答案。

  “将军坐帐”有玄机

  写满沧桑的山门宛如一位老者,历经风雨的青砖石瓦也斑驳不堪。

  在瞿昙寺,记者见到了明代皇帝朱高炽,于洪熙元年(1425年)撰写的御制瞿昙寺碑碑文,其中的一段引起了我们极大的兴趣。“于是命官相土,审位面势,简材饬工,肇作兰若,高闳壮丽,赐名瞿昙……”张老师说:“这段文字精辟,概括地讲述了瞿昙寺选址、规划、营建、赐名的过程。‘命官相土’就是钦命官员赴实地考察选址。‘审位’即是审定方位,确定朝向。”

  难道瞿昙寺真的像当地老百姓说的那样,是一块宝地,这段碑文就是印证?对于古建筑有着很深研究的张君奇老师解答了我们的疑问。

  原来,瞿昙寺北靠罗汉山,罗汉山是寺院的靠山或称龙山。山势浑圆端正,犹如一座巨大的屏风,挡寒风,纳阳光,是寺院天然的背景,又似一顶硕大无朋的军帐,寺院建筑呈“将军坐帐”之形。主山东侧有庙顶子山,西侧有卧虎山。寺前瞿昙河潺潺流水,环抱而过。处在这样一个内聚封闭的环境,即藏风又得水,形成地理上群山环抱、空间合围、主山屏挡寒风、背山面水、河流环绕。从科学的角度来说,这样的环境利于人们生存和生活,也利于圈内植物的繁衍生长。

  瞿昙寺有避水珠和避火珠吗

  瞿昙寺,处在这样的一个黄金地段,使它得以安详地生活。可是,洪水、雷电为什么也远离它?

  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记者从中学到了许多知识。张君奇老师和李素成所长对这一问题,提出了科学的看法。古人有着巨大的智慧,在建筑方面表现的尤为突出。瞿昙寺的靠山前地势开阔,坡度平缓,便于修建建筑物和排水。再者,两山之间必有一水,靠山与侧山之间各有一溪。两溪一左一右按地势汇入瞿昙河,如同龙的两条胡须。其实,这就是两条天然的排洪沟,使寺院免遭洪水之灾。关于防雷,瞿昙寺靠山,高两百多米,而寺院最高的建筑隆国殿则高26米。主山就如一个巨大的防雷天线,以山顶为圆心,四周有一个伞形的保护区域,而寺院就在这个范围内,历来古建筑因雷击焚毁,不胜枚举,而瞿昙寺六百多年来安然无恙,是古人的智慧在发挥作用,与传说中的瞿昙寺有避水珠,水不能侵,有避火珠,火不能近的神话无关。

  零距离接触西北地区现存石碑之冠

  矗立在御碑亭高达3.6米的洪熙、宣德两块“皇帝敕谕碑”让我们惊叹不已,李素成所长告诉记者,两个碑的碑座和碑身各重达15吨,它们是西北地区现存石碑之冠。

  产于乐都县中坝地区的红沙石,是这两块碑的主料。我们难以想象,在交通工具极其简陋的时代,从中坝到瞿昙寺是漫长的山路,这么巨型的石碑不知道是怎样运送过来的。也许,在一个清晨,刚刚睡下不久的工人又出发了。他们将巨型的石碑用草绳牢牢地捆住后洒上水,道路已经被前面的人轧得坚硬光滑,圆形的榆木成了石碑的轮胎,在几百人的牵引下,“旱船”缓慢地前行……

  雕刻细腻、精美绝伦的石雕是瞿昙寺艺术三绝之一,按石质分石雕有花斑石和红沙石两种。花斑石呈淡紫色,匀布浅黄色花斑,磨光后莹润细腻,色彩斑斓。可是,青海不产花斑石,它是从哪里来得呢?

  “花斑石出自河南君县,故宫坤宁宫、清西陵用此石制砖墁地,以示皇权的尊贵。瞿昙寺内,花斑石须弥座集中在宝光殿内,每件上部刻有“大明永乐年施”的汉文及藏文、梵文对照铭文,每件石雕分层拼对,是在河南省境内官方采石场雕好,千里迢迢运至瞿昙寺的。”张君奇老师这样解疑答惑。(作者:■祁万强)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