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谈谈上海确立城市音乐形象问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9日09:51 东方网

  陈云发作品集3月7日,有沪剧名家在《解放日报》上发表访谈,提议让沪剧曲调“紫竹调”作为上海的城市音乐形象,此提议如早春吹绉的一池涟漪,令人耳目一新。

  现在,在一些省市确实存在着代表让该地区音乐形象的曲调,这些曲调地方特色浓厚,节奏清新明快,格调雅俗共赏,确实名副其实成为一个地区的音乐名片,例如广东的“步步高”、浙江的“采茶舞曲”、江苏的“茉莉花”、哈尔滨的“太阳岛上”等,上海如果

能有一支曲子成为城市音乐形象的代表,那当然非常好,这对向海内外进一步宣传好上海、增强上海与海内外来宾的亲和力,是很有意义的。

  不过,选什么曲子作为上海的音乐形象,还是应当郑重,我认为,这种由沪剧界人士自己提议的做法,总不免有王婆卖瓜之嫌,因为确定一个城市的音乐形象,应获得社会公认,同时,其曲调本身确实要有唯我独尊的地域特色。以“紫竹调”而言,它有一定的影响是不假,当年在沪剧《罗汉钱》中一曲“燕燕做媒”确也轰动舞台,此后该旋律也不断在其他剧目中有使用。但是,“紫竹调”虽然好听,但其风格过于自然化,抒情性不强,音质也过分直露,相比较“茉莉花”、“采茶舞曲”就显得弱了点。同时还要看到,“紫竹调”的声腔旋律脱胎于滩簧戏(沪剧过去称中滩、申曲)乐曲,同是滩簧戏的锡剧、苏剧、甬剧有时也使用它,尤其是锡剧中更明显。所以,“紫竹调”作为沪剧的音乐代言曲是可以的,但作为上海的城市音乐形象就不太适宜。再说,上海还有越剧这么个大剧种,其中有的曲调流传亦很广。还有以陈钢、何占豪改编的小提琴曲《梁祝》,更是上海所特有,在国内外名气早盖过了“紫竹调”,要是让市民投票,恐怕“紫竹调”根本不是对手。我还要向沪剧界泼一点冷水:由于这几年沪剧创作上拿不出轰动全城的好作品,沪剧的曲调在年青人那里一年比一年影响小了,尤其是大批“新上海人”,知道“紫竹调”的人恐怕很少。著名越剧艺术家袁雪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个问题要“多听听音乐家与戏曲家的意见,多听听市民与百姓的反映”,这是很意味深长的。

  其实,依我说,要说有资格成为上海城市音乐形象的曲调,最有代表性的曲子应当是《四季歌》,1937年,著名影星周璇在影片《马路天使》中一唱开,立即风靡海内外,而上世纪80年代沪剧电视连续剧《璇子》中又由茅善玉演唱后,影响更大,一直到现在传唱不绝,这只曲调节奏明快,抒情性强,与“茉莉花”相比,可以说不相上下,而且“四季歌”原为电影插曲,在青年人中影响大,无人不晓,“紫竹调”与它比,也没有多少优势。

  打造上海城市音乐形象这个想法很有创意,但如何打造?我看还是顺其自然,不论选哪支曲子,最主要的是要能够多传唱,用各种形式把曲子在更大范围内进行普及,使海内外了解上海的人、到上海来作客的朋友都耳熟能详,绝对不要人为地去钦定,也不要由少数人用话语权来决定,甚至也不应由市民来投票决定,因为,上海的音乐形象除了上海市民承认之外,还须要由海内外的朋友承认。


作者:陈云发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