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种子效应"让我们看到希望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9日09:53 东方网

  蒋元明作品集山东东营301名普通农民,踏入了山东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等知名学府深造。不过,他们均是东营市农业“领头羊”,包括蔬菜科技种植示范户、林业技术能手、畜禽与水产养殖大户等等。东营市2006年计划拿出200万元资金,并承担他们每人约8000元的学费,将以他们为基础,在全市开展10万农民接受实用技术培训工程。这一消息让人振奋。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培养造就“新型农民”引人瞩目。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三项标准切中农民贫困要害——没文化造成思想观念落后,缺乏发展意识、前进目标;不懂技术,农产品产量有限、经济价值不高、农民转型难;不懂经营,对市场信息不了解,销售渠道不畅通,农产品积压卖不动,丰产不丰收。培养造就“新型农民”,抓人才建设,已经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的战略思路。可中国有9亿农民,排除进城务工经商的、年纪太大太小的,富余劳动力仍高达数亿人,在国家人力、财力、教育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下手?东营市的做法让我们看到一个“种子效应”。

  中国的农业之所以打了翻身仗,解决了十三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袁隆平的优良稻种功不可没。小小一粒种子,看似不起眼,由于品质优良,结出果实,产量翻番,增产效应再引来遍地开花。“种子效应”的伟力让中国,也让世界开了眼。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光有农作物的良种还不够,还得有更关键的人才良种。由地方政府“埋单”,选拔田间地头的优秀农民进修大学,就是这种新思维。如今,有着类似举措的实际也已不止这一地。此举出发点实际来自两方面。其一,都说“理论应与实践相结合”,但反映到现实中,由于二元差距、户籍因素,不少懂理论、接受过高等教育者却时常不愿深入农村、“委身”基层。结果,不少农业科研成果只停留在科研院校、实验室,农村观念信息仍然闭塞,“好苗子”流失严重。而先从实践出发、选拔优秀农民进修理论,这一是可进行有针对性“特训”,开阔其视野与思路;同时,农民对农村无疑最具发言权,相互沟通,互动交流,也有利于农业科技不断改进,促进成果推广转化。更重要的是,由于亲身体会过贫穷滋味,对乡亲故土有着特殊情感,农民中的佼佼者往往更具使命责任感,更容易成为致富一方的带头人。充电而非镀金,为新农村建设培育留得住、能“传帮带”的人才种子,此举无疑颇具事半功倍之相。

  纵观中国农村的发展与客观条件,带头人、领头羊绝对是一大关键因素。华西村“常青树”吴仁宝,一个地道农民,40多年中,凭着坚定信念执着精神,以及身为党员的高度使命与责任感,对乡亲的赤诚与真情,带领群众将曾经贫穷的土地建成富足、幸福、令城里人都羡慕不及的“中国第一村”。本村富了,也不忘他人。十几年来,华西村还主动出资办起干部培训班,为欠发达地区培养了大批脱贫致富带头人,未来5年更计划每年免费邀请1万名村支书到华西交流。一个带头人实现了“富甲一村”,一个华西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那就是一粒优良种子!何况不止一个华西。

  显然,“良种”不一定都要到大学去培育,渠道多多。我们看到,国家不断减免学费,进行职业培训,为农民“补脑”;各地为鼓励有志有识青年投身农村,给予各种政策优惠,“村村有大学生”、“大学生村官”也在成为热门话题;还有志愿者行动,干部挂职蹲点,“新鲜血液”在源源流向农村。只要我们像抓城市改革一样用心用力,像推广袁隆平良种那样坚持不懈,不信东风唤不回!


作者:蒋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