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BLOG博天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9日15:50 北京晚报

  

BLOG博天下

  BLOG

  必须承认,现在博客很红,但是红得让人有点担心。在自然界中,温度是导致变化发生的重要因素,很多事情也是如此。太热门了,反而会招致大多数人的厌倦,比如某些大

制作电影。但是这种变化是谁也阻挡不了的,博客的裂变是每个人都能看到的事实。变化就发生在这个选题的策划过程中,这些文章的撰写过程中。也许在您阅读这些文字的时候,博客的一切又都有了不同的意义。是的,如果真是这样,那么这很正常,因为我们试图告诉您的,就是这变化的意义。———编者

  传说中,今年是“全民博客年”。Blog(博客),这四个字母的组合随着年初“老徐”、“馒头”以及“前夫”等一系列事件迅速蹿红。其普及程度到了连买报纸的老大爷也会很认真地向旁边的大妈解释说:“博客可不是你们家来什么客了。人家那是在网上写的日记。”

  没错。博客刚刚出现时,官方称呼似乎就是“网络日志”。更简单明确的理解就是把当初写在日记本里的话、夹在本子封套里的照片统统都搬到网上去。但博客对于传统日记颠覆性的意义在于,每个人巴不得弄到传说中的隐形衣盖在日记本上,生怕自己那点子肺腑之言被旁人发现;但对这在网上的日记却恨不能昭告天下,让全世界的人都来点,都来留言讨论。以至于有的人在自己的博客里干脆就赤裸裸地“招供”:自己只要有空就来“刷”,就为了看看点击率。然后“跪地哭求南来北往的博友‘点我吧’、‘链我吧’!”

  这么看来,博客真的是个好东西。试想,以上的这种行为如果放在大街上,很容易会让人联想到去年某青年为出书不惜裸奔的那件事情。但是在网络上,绝对不会有人对这样的做法大惊小怪,甚至更多的是见怪不怪,一笑置之。

  有句圣贤人语:“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实在是说出了博客当今的魅力所在。于是乎博客成了天地间一个偌大的舞台,在一个个数字与脉冲电流架构起来的完美场景中,人们互为演员和观众。随着键盘的敲击和鼠标的滑动,春闺怨妇找到了发泄渠道,文学青年成就了写作梦想,居家男女几千字几千字地贴着自己的拿手菜谱、生活窍门、育儿经验、购物指南……就连表情沉郁得仿佛不沾烟火气的陈丹青先生,不是也把对师尊木心的感情有如滔滔江水挥洒在了新浪的博客里面?一种没有禁锢的,看似虚拟确有实实在在的自由突然之间降临到了每个人面前的电脑里。

  难道没有人觉得这自由来得如此之容易,如此之快捷,实在有些不真实吗?西贤苏格拉底一生都在试图告诉世人,自由不是为所欲为,自由必然来自于理性,理性思考以后再作出自己的选择,这才是自由。现而今借着“前夫”和“馒头”的“无穷动”,五天之内博客访问量过百万的洪晃,也早在当年就睿智地指出:“没有社会意识的形成,怎么能强求概念。”

  没错。自由是一个太形而上的概念了,它不应该也不可能如此之快速地来临。可能就像电影“黑客帝国”系列所表达的那样,沉迷其中固不可喜,清醒也绝不好玩。问题的关键,在于选择。当一个家庭因为妻子在长达两年的时间里只在博客里倾诉而拒绝与丈夫交流,终于彻底解体时;当博客点击量已经势如破竹地超过了1300万人次,相当于一家中型网站点击量的老徐在电视里慨叹自己没有商业头脑时,所有博与不博的人都面临一个选择,你该怎样看待博客。

  它仅仅是网络日志吗?

  嗅觉灵敏的人早就发现,这是个瞬息万变的地方。一切都在裂变的过程中,起初的那个被当做“自留地”的博客正在渐行渐远。一切可能、不可能发生的事情都在悄悄地按照自己的逻辑运行着,也许明天,就又会有什么新鲜人、稀奇事一下蹿红为“城中热点”。

  和讯网已经在某业内名人的博客上打了广告,据说这是中国博客的头一份。有一派业内人士认为,抛开这份广告合同的具体合约数字不谈,其有效投放率应该是高得吓人的。老一辈广告人梦想的“单一而精准的诉求”在这种新载体上终于可以得到最大化的实现了。也有消息说,自从成了博客点击率第一“牛人”,就有广告商开始联络老徐及其经纪人了,但提供平台的新浪则认为博客上的广告应该属于网站。这下,量变终于积累出了质变。老徐、广告和新浪,就像“吉祥三宝”里唱的,其实也是一家。这一家子将来走出的路数,被千千万万双黑眼珠子盯着。走好了,大家照猫画虎伙着赚白花花的银子;如果走不好,可能性有很多,备不住也会像国外那样:想写博客?交钱吧您呐。当然所有这些观点都有“反对派”。就看这些孰是孰非的争论,也煞是好玩。

  名人在此博。我等凡人,博客带来的就是变。“馒头”的缔造者就是最好的样本,无论当事人现在过得怎样,他这“名人”的头衔是休想摘下去了。从此一脚踏入是非圈,有的人觉得害怕,有的人可是认定了“人生难得机会搏”呢,就看道行深浅啦。不过不管怎么说,对一个平凡的发着文学梦的青年,能有地方满足自己的发表欲,毕竟是件天大的好事:不用把全部稿子写完再发表,不用低三下四去求名人写序,不用战战兢兢等着编辑老师批评……一不留神,也许也能像慕容雪村那样先在网络上一写成名,到时候就是编辑老师反过来要叫自己老师了。呵呵。

  归根到底,无论名人凡人,当博客成为一种新的行为模式之后,一切就都应该被纳入规则。经济专家和法律专家以及伦理专家尽可以去那里发现空白填补漏洞,为构建和谐博客添砖加瓦。但是那些名利场之外的小民呢?当你想到你的一次点击,有可能就是为这个人的晚饭添了一道小菜时,你还会在凌晨两点不断刷新就为等着“沙发”(网络语,指第一个回帖的位置)吗?当你出于好奇去看了一个不熟悉的同事的博客,继而了解到他的内心世界时,这种古怪的感觉是让你兴奋还是忐忑?当你发现由于自己很久没有更新博客,所以被指责为“博”德沦丧时,你会像有的人那样愤而删除所有内容,关闭博客吗?可能现状离所有这些情境都还远得很,但一切已是出现端倪。关键,是每个人怎样去适应这种变化,从而判断,选择自己在其中的位置。

  变化其实是很美好的,每个人一生就是在不停应对这些变化,做出自己的选择。博客就是网上无形的一个裂变装置,没有人说得好它的运动轨迹。聪明地看待一切吧,还有很多美好和希望在前面。张丽

  网络编辑:刘春燕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