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博·裂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9日15:50 北京晚报

  

博·裂变

  博客最大意义在于推动了各种“精神共同体”

  同济大学文化批评研究所的年轻学者王晓渔认为,目前有不少展览型博客,它们实际上只是沿袭而非改变了传统的交流方式。比如某些娱乐明星的博客,其实是网络版“‘粉

丝’见面会”;还比如一些作家的博客,基本全部由文章构成,类似于网络版文集或个人主页。这种“疑似博客”实际上只是以一种时尚的方式被作为一种营销和广告的手段。

  在他看来,博客这种崭新的网络交流方式不是“面具写作”也不同于“职业写作”,而是一种“业余写作”。因此它具有写作对内、阅读对外的特质,将个人性和公众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所谓写作对内,是指它呈现写作者的内在想法,这想法可能浅薄、可能粗糙,却不具过多的表演性;所谓阅读对外,是指它不像日记完全属于个人,而是向他人开放,即使隐藏的博客也往往会有一些好友作为读者。

  事实上,大部分博客的固定访问者只是对博客内容具有认同感的网友。因此,王晓渔认为,博客的最大意义就在于它可以推动各种“精神共同体”的形成。虽然目前这一作用还若隐若现,但可以断言,通过博客集结在一起的“精神共同体”将改变未来的文化版图。应该用更开放的眼光看待博客的力量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心理研究所长期从事互联网研究的王卫东博士认为,博客热植根于一种最基础的人性需求———自由地向外表达对于世界和他人的看法。过去的E-MAIL、BBS、ICQ也迎合了人们同样的需求,但并没能起到人们常说的网络第四媒体的作用。他认为,博客打破了传统媒体、社会精英独霸话语权的局面,理论上会促成以反权威、草根式、平民化为特征的“后现代媒体时代”的来临。

  王卫东透露,人大社会心理研究所一项尚未完成的关于博客的调查显示,目前在博客上最活跃的有两种人:一种是所谓的明星传媒人,对他们而言,博客不过是一种广告。而另外一种就是现实生活中比较内向、交往能力不强的人,他们将博客作为现实交流的替代和补充。“从目前的发展阶段上,我们还很难断言‘博客改变了世界’。”王卫东说。

  “应该用更开放的眼光看待博客。”王卫东认为,目前还难以预见它将在什么层次上改变个人生存方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可以肯定的是,从社会学的意义上,博客将极大地增加个人的社会资本。互联网尤其是博客的出现打破了传统交往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传统社会里面最重要的是物质,而信息社会里最重要的是信息。”博客作为一种快捷方便的信息交换方式,将和那些不久还会出现的更多的有效的技术手段一起,成为构建新社会的强劲动力。

  “当然,博客的交流是一种单向度、扁平化的交流,其交流局限在某个方面。而现实生活中人与人的交往是全息性、多向度的,交流中两个人作为一个整体。”对于记者的担心———一个人沉溺于博客后会不会导致在现实生活中缺乏交往能力?王卫东的观点是:用开放一点的眼光看待博客吧,也许将来我们需要的就是博客式的交往,因为虚拟的世界和真实的世界并不对立,而将来我们的生活架构和生活价值观也许已经被深深改变。

  本报记者张卉

  网络编辑:刘春燕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