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反战呼声高涨 美国越陷越深难以走出伊战困局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9日18:23 中国新闻网

  在伊拉克战争三周年到来之际,驻伊美军在伊拉克政局动荡、经济凋敝、冲突四起的困境中越陷越深,而厌恶战争、主张撤军已逐渐成为美国社会的主流民意。布什政府在伊拉克问题上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不得不设法寻找一条走出困局的出路。但伊 拉克的严酷现实与美国的预设目标截然相反,深陷伊战困局的美军正面临进退维谷的境地。

  濒临“崩溃”的驻军

  美国自2003年3月发动伊拉克战争至今,投入十几万兵力,平均日耗资2亿美元,付出了阵亡2300多人、伤残近2万人的代价,但却无法稳定伊拉克局势。伊境内流血冲突持续不断,布什战前规划的“和平稳定与自由民主的伊拉克”到现在仍是“空中楼阁”。 回望三年来的现实,持续不断的军事行动给美军带来兵力紧张、士气低落、征兵不足等种种负面影响。美国退役将军麦克卡弗里在去年6月受军方委托考察驻伊美军情况后得出的结论是:战争已将美军推向“崩溃边缘”。

  美国媒体最近对驻伊美军进行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70%的军人希望在一年内撤离伊拉克。五角大楼内部从去年就开始酝酿逐步撤军的计划,但因美国最高决策者担忧撤军可能导致前功尽弃而未能作出决断。

  反战呼声日益高涨

  与此同时,旷日持久的战事和无休止的乱局,以及美国军人惨死他乡的画面,促使美国民众对战争的看法发生了根本性逆转。据盖洛普民意调查机构统计,在伊战之初,75%的美国人认为这场战争“是正义的”,而今却有75%的民众认为战争对他们的生活造成了负面影响。在美军入侵伊拉克后一个月,85%的人认为战事顺利,如今则有60%的人认为“战局十分糟糕”。与此同时,在最新的民意测验中,60%的美国人认为这场战争“根本就不值得打”。

  在美国,反战呼声震撼各地。每逢伊战周年,便会掀起新一轮反战高潮。据美国媒体报道,从首都华盛顿到全国各地,美国反战团体计划伊战三周年纪念日当天组织500多场反战示威活动,参加者将多达数十万人。美国反战团体还宣布发起一项运动,号召民众在今年11月的国会中期选举中抵制支持战争的候选人。威斯康星州30多个城镇的居民自发决定就撤军问题举行公决,并将把结果呈送国会和白宫。

  美国国会对布什政府在伊拉克问题上无所作为也日益不满。去年国会通过一项决议,要求布什政府将今年作为伊拉克“过渡年”,拿出实实在在的“成果”。最近国会还宣布成立由共和党和民主党知名人士组成的伊拉克问题研究小组,企盼找出“脱身”的新思路。

  面对这样的尴尬局面,布什政府正想方设法缓解压力,同时寻找从伊拉克脱身之策。布什政府目前施展的方法是,一方面反复宣传发动战争的意义,另一方面则通过“长期战争”概念为久拖不决的战事进行辩解。

  以反恐掩盖困境

  布什在近来的一系列讲话中都反复强调伊拉克是“全球反恐战争”的主战场,因此美国在伊拉克“只能成功,不能失败”。他于3月18日发表的每周全国广播讲话中再次敦促美国民众“抵制从伊拉克过早撤军的诱惑”,并称过去的3年是对美国民众反恐决心的“考验”。他还试图让民众相信,伊拉克的政治和安全形势都在“好转”。

  此外,近来“长期战争”一词频繁见诸于布什政府的重要讲话和文件中。布什在今年1月31日发表的国情咨文中宣称,美国正与“一个顽固的敌人进行着一场长期战争。”2月3日,美国五角大楼公布的国防政策指导性文件《四年防务评估报告》开篇第一句便是:美国是一个“处于一场长期战争”的国家。白宫3月15日公布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对“长期战争”作了进一步解释,宣称美国目前正处于一场长期斗争的早期阶段,与上世纪冷战初期的情况极为相似。分析人士认为,布什政府宣扬“长期战争”,其重要目的就是为其目前在伊拉克的困境寻找托词。

  深陷泥潭难求出路

  与此同时,有迹象表明,布什和美国军方也正在着手准备早日从伊拉克脱身。布什在3月13日的讲话中称,他计划在今年年底前将伊拉克大部分地区的安全事务交给伊安全部队负责。驻伊美军地面部队最高指挥官基亚雷利17日表示,军方将在今年夏季结束前把伊拉克75%领土上的作战任务移交给伊安全部队。主管中东地区的中央司令部司令阿比扎伊德近日也宣称,今年伊拉克形势取得了进展,将为美国减少驻伊兵力创造条件。

  美国俄亥俄大学军事和民意问题专家约翰·穆勒说,布什政府显然已经意识到,目前在伊拉克问题上缓解压力的最好办法便是撤回部分兵力。然而,由于布什无法承受战争失败的政治后果,他只可能在伊局势出现“明显转机”,如伊新政府顺利组成或教派冲突缓解之后,才能作出撤军的决定。但事与愿违,这些迹象目前并未出现。

  美国《纽约时报》专栏作家罗杰·科恩表示,布什政府正在寻求伊拉克问题的出路,但仅靠口头上的说辞,而没有实际行动,仍将难以走出困局。(记者 杨晴川)

  来源:新华网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