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扑灭禽流感彰显政府理性应对能力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0日00:08 红网

  据农业部统计,2005年以来,我国共发生35起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共有19.4万只禽发病,死亡18.6万只,扑杀2284.9万只。目前,所有疫情都已扑灭。(3月18日央视国际)

  有关资料表明,这35起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分布在青海、西藏、新疆、内蒙古、安徽等14个省自治区,其中2006年发生了3起疫情,但与2004年同期49起相比,下降了46起,下降了94%。由于各项防控措施的到位,出现春季禽流感疫情大面积发生的可能性很小。我国

政府严密的防控措施和准备有序的科学手段,决定了禽流感疫情的最终扑灭。显然,与防治非典相比,在新的历史时期,政府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各种能力大大增强,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在经历种种考验之后,应急工作更加理性、更加科学、更加严谨而又缜密。

  首先,理性应对能力体现在未雨绸缪的应急预案。对待任何突发性事件,我们常说要从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一方面胸有成竹,这是战略的部署;一方面也要慎重从事,这是战术的要求。在去年早些时候,我国就建立了公开透明的疫情通报制度。去年11月18号国务院发布了450号令,出台了“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这是我国针对今年5月份以来连续12个省市自治区出现了禽流感疫情的严峻形势下出台的应急条例。 新的应急条例中规定,如果出现重大动物疫情,必须在4小时内上报给国务院。细致、细致再细致,就是这次出台的《应急条例》的最大特点。

  这在目前中国不断新增禽流感疫区的情况下,无疑给防控工作的有效实施又上了一道保险。今年年初,国务院又发布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4件《公共卫生类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预案》,其中《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明确规定了适用范围为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畜牧业生产严重损失和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动物疫情的应急处理工作。预案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根据监测信息,及时分析并做出预警。发生突发重大动物疫情时,事发地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按照分级响应的原则和有关规定,作出应急反应。

  其次,理性应对能力体现在科学规范的控制措施。当内蒙古、安徽等地发生禽流感疫情时,温家宝总理指出采取四大举措:一、对禽流感地区的家禽进行大规模扑杀;二、实行严格的隔离措施,同时实施广泛的疫苗注射;三、采取措施,防止禽流感向人传播;四、同国际组织密切合作,及时通报情况。总理所讲的四大举措是指重点控制工作,大量而具体的控制措施正在各地认真组织落实。我国的疫情监控机制相当严格,卫生部在全国建立了一百九十二个流感检测点,只要某一个地方发生了禽类的流感疫情,都会立即派专家组赶到现场,对所有接触过病死禽类的人都实行严密的仔细观察。今年1月7日农业部宣布,发生在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在按规定进行紧急免疫措施后,解除疫区封锁,这意味着,全国14个省区、26个地市、33个县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的疫区已经全部解除封锁,届此,我国禽流感防控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效。

  再者,理性应对能力体现在春节期间自上而下的有力布控。在一些地区相继爆发疫情之时,中央果断地提出“两个坚决”,即坚决防止疫情扩散蔓延,坚决防范人感染禽流感,各地基层政府以全新理念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件,特别是已经发生了疫情的地方政府更是紧急部署,全力以赴。在辽宁黑山有个口号,“只要长翅膀的,就拿下”。在我国传统春节来临之际,正是禽流感疫情仍的高发季节,野生鸟类带毒较以往更为严重。春节前,禽类大量出栏,产品大范围调运,要在短期内改变活禽集市交易和现宰现卖的习惯还很困难,防控难度加大。春节前后相关职能部门和基层政府在禽流感防控和动物产品安全监管付出了不懈的努力。他们按照科学免疫程序抓好雏鸡基础免疫,保证各种不同禽类免疫需要,建立完善免疫档案,做好免疫记录。同时,进一步落实免疫措施,严厉打击制售假劣疫苗的违法行为。加强应急值守,安排好节日值班,保证信息畅通。狠抓重点地区和重点环节防控措施的落实,健全督查指导制度,落实责任,加强协调,形成分级响应、属地管理的防控应急指挥机制,保障了节日期间的安全。

  所有疫情都已扑灭,让人们看政府理性科学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春季正是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的高发期,也是防控工作的关键时期。为此,农业部及时召开全国春季防控重大动物疫病视频会议,出台《2006年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方案》等多个文件和防控操作规范。笔者相信,在今后的防控工作中,只要严格按照预案,强化意识,及早行动,沉着冷静,群防群治,完全能够应对包括禽流感在内的各种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打胜每一场与人民生命安全息息相关的“健康保卫战”。

稿源:红网 作者:梁江涛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