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晨报红网公众调查:“教育红包”败坏师德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0日00:14 红网

  红网3月19日讯 (潇湘晨报记者 贺银河 张 敏 实习生 邓奕兵 陈寿勇)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一篇《人大代表遭遇“教育红包”》的文章被全国多家媒体刊载,讲述是的人大代表迟夙生在儿子上中学时,他受到儿子的班主任“暗示”而给班主任送现金和项链的事情。迟夙生认为,“教育红包”如今成了潜规则。

  本报公众调查和红网联合开展的调查显示,不少学生和家长对“教育红包”既不满

又无奈。那么,教师收受红包或其他贵重物品算不算受贿?三成以上的受访者称不好定论。

  A 部分老师乱“张嘴伸手”

  “唉,就这样上点课赚点钱,也没有什么意思!”班主任老师将几个成绩好的学生叫在一起,叹息着说。学生听了面面相觑,内心里早已翻江倒海:班主任老师在说些什么呢?是在暗示什么吧?

  这一场景,是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的黄同学在高二的时候遭遇到的,最后的结果是:黄同学回家将班主任老师的话复述给父母,父母一合计,买了两三百元的烟酒礼物送给了班主任老师。当然,烟酒送出后也不是打了“水漂”,“我敢肯定其他同学听到班主任老师那句话后也送了东西,从那以后,老师对我们几个人就更加照顾了。”黄同学带着点苦笑。

  像黄同学一样,我们的调查显示,受访者中,有23.9%的人称自己的老师或自己孩子的老师曾主动(或暗示)索要过红包或其他物品。

  “部分品德低下的老师乱‘张嘴伸手’,利用了学生希望自己有个好前途和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在老师的手下读书,老师主动提出要求,谁敢说个‘不’字?怕穿小鞋呢!”在长沙市德政园小区里,正在准备公务员考试的刘冬梅小姐说。和黄同学一样,刘冬梅不仅对自己家长送礼行为表示不满,也对班主任老师绞尽心计索取财物的行为透露出无奈。

  B 家长当“教育红包”是润滑剂

  这也许是个笑话。

  一个家长看到自己小孩视力不太好,却被老师安排坐在教室最后一排,便找个机会给班主任送了200元。第二天,孩子回家说老师把他往前调了两排。过了一些日子,孩子还是说看不见黑板,家长没法,只好又找个机会送了老师200元,这回座位又前进了两排。最后,家长得出一个结论:学校教室的座位是100元一排。

  这也许不是一个笑话。这样的事可能就真发生在我们的生活之中。“红包影响”让部分学生和学生家长“洞察”到一个所谓的道理——有钱好办事,而部分不讲职业道德的老师也是“拿了钱礼才办事”。学生或学生家长送,老师“笑纳”,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教育红包”的产生。

  本报与红网联合组织的问卷调查显示,37.9%的受访者称自己或自己的孩子主动给老师送过红包或贵重物品。在被问及“教育红包”产生的原因时,受访者中,有47.6%的人认为原因之一是“希望自己孩子得到教师特别照顾”,22.9%的人认为“学生自己希望得到教师特别照顾”也是其中原因。

  长沙市河西麓山路一家烟酒店的老板介绍,逢年过节时,他的生意就特别好,每年的教师节也不例外,教师节前夕,到他这里来买礼品的家长尽拣些高档烟酒购买。

  “逢年过节给老师送点东西,给个红包,我想老师会特别照顾我家孩子的,毕竟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 一李姓学生家长认为,在某种意义上,学生和学生家长把红包和礼品当成了师生关系融洽的“润滑剂”,没有这样的“润滑剂”,万一师生关系出现“磨擦”,造成的伤害必然得学生承受,所以有时也得送送。

  并且,部分学生或学生家长送的东西越来越有现代感和时尚性。一位在教育界工作过的人士透露出个别家长送礼新情况:得知自己孩子的老师手机欠费停机了,立即去给交了话费;得知自己孩子的老师要买哪个地方的房子了,立即将一张该楼盘的VIP卡交到老师手中。

  当然,有些学生或学生家长主动给老师送红包,可能并不是自己一厢情愿。我们的调查显示,对于“教育红包”现象,78.6%的人是持反对意见的,但50.2%的同时称自己虽然在内心里反对,但“有时可能也得无奈参与其中”。

  “给老师送红包是种不好的现象,但是如果别的学生家长给老师送了,而我没送,兴许老师就有意见,很有可能对我孩子的学习不利。”住在长沙香樟路附近的徐女士说得很直白。

  学生或学生家长一送红包就收下,我们在谴责这些收红包的老师品行不纯的同时,是否也得再深入思考一下?毕竟,我们需要的不是为某一个现象去义愤填膺,振臂高呼,而是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自觉抵制不良行为。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学生家长与老师之间关系沟通的正常引导。”长沙市第一中学校长赵雅茜说,家长和教师的交往是社会交往的一部分,只要是正常的、非商业行为的、有利于学生的教育,还是应该提倡的,因为双方的正常交往是对教育、对小孩的重视和关心,将有利于贴近学生,有利于教育过程的实施和教育最终结果的实现。如果真的是想感谢老师的教导,逢年过节完全可以送给老师一些精神性的礼物——如一张小卡片、一幅图画、一件手工制品。

  “现在社会上有些家长在送礼上甚至还有种攀比心理。”长沙市教育局纪委(监察室)秦副书记说,家长希望老师在给学生排座位、选班干部、入团等等,给自己的小孩比较好的照顾,有些家长甚至还担心老师给小孩穿小鞋,所以给老师送礼以搞好关系,“但其实,这是家长认识的一个误区”,实际上,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和老师要求相当严格,要求教师对每个学生负责,关心每一个学生,不得因为任何原因区别对待学生,这是最起码的师德。

  C “教育红包”败坏社会风气

  不管是老师主动要求或暗示学生送礼,还是老师“笑纳”红包,收了礼的老师很有可能会对学生中的某个或某些进行特别照顾,师生关系好像融洽了,但损害的是其他大部分学生的利益,并且受到特别照顾的学生从中学到的东西,足以对他的一生造成消极影响。

  我们的调查显示,受访者中,40.1%认为“教育红包”败坏了社会风气,30.4%的人认为会造成学生之间学习环境的不公平,40.3%的人认为不利于学生成长。

  什么是真正的教育?日本企业家松下幸之助先生的理解是:真正的教育是培养人格。一个拿“教育红包”的教师,我们不能不说其人格是低俗的,一旦自身人格已污,又何能培养学生之健康高尚的人格?

  “教师主动要求或暗示学生或学生家长送礼,这不仅是对教师职业的亵渎,也是对学生成长的损害。”长沙韶山南路附近一所小学的女班主任丁老师认为,这样做,只能教会学生成长过程中成为“小人”。

  “即使不是强行索取,但老师一概收下学生或学生家长主动送来的‘红包’同样是职业道德败坏的表现。同时,老师收受‘红包’的行为,会在学生的心灵上烙下负面的教育阴影,使学生在求学过程中就知道钱可以谋取利益。”长沙红星大市场附近一小学的少先队辅导员黄老师认为,收受“教育红包”是教师最大的失职。

  长沙市第一中学校长赵雅茜指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育是崇高的事业,“崇高”二字,应作为教师的基本要求及教师的终身追求,而“教育红包”是与这个崇高事业所蕴含的内在精神是相悖的,直接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教师应在言行举止上,给学生以光明、力量,以示榜样,应通过自己的行为让学生用光明的心与眼去看世界和适应社会”,如果老师有什么不当行为,完全可能导致学生怀疑老师,怀疑教育,造成不可估量的负责影响。

  送红包的家长可能还没想到这个问题:当你为了孩子而给老师送红包,希望老师特别照顾自己孩子时,是否想过这是在给孩子增加压力?别的学生交了学费后就是单纯地学习,而自己得到老师特别照顾是用钱换来的,对比之下,孩子的心里会不会总有些小小的自卑?

  名词解释

  教育红包,是指学生或学生家长出于某个或某些功利性目的而送给老师的“红包”或类似“红包”的贵重东西,如消费卡、贵重物品等。

  相关链接:教师收红包是否受贿

  A 少数老师利用行业优势赚钱

  “教育红包”的出现还与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有关。

  每个人活在世上,或多或少地会受到其他人和事的影响,教师当然也不能例外。少数教师收受“教育红包”除了因自身道德败坏外,还与社会一些不良风气相关。

  我们的调查显示,38.1%的人认为“教育红包”产生的原因之一就是“社会不良风气使然”,就像住在长沙白沙路的曾先生所说一样:“别的人收得红包,老师为何收不得?”

  曾先生的反问,在采访中同样多次被其他人提起。

  少数老师收受“教育红包”,长沙籍武汉大学博士生叶烨认为,这和一些医生收红包一样本质上没什么不同,都存在着一定的社会原因,“如果一定要探究老师这个行业收红包的特殊性,最多只能是:在一个分工越来越科学,每个人对自己的社会定位越来越准确的年代,老师们正在放下自己身上虚幻的‘神圣’(灵魂工程师)负担,按照一个正常的社会中人的规则行事”。不过,叶烨也笑称,这样说有点“和尚动得,我也动得”的味道。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法学所所长、研究员方向新认同叶烨的部分观点,并且认为“教育红包”现象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而它的出现是与社会上存在的行业腐败有关,并且“教育红包”就是行业腐败的一种表现,“如今,一些行业腐败现象已经变得正常化了,并且表面上还合理合法化了,成了公开的秘密,这就给了人许多误导”。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行业特长,既然这个社会其他许多行业的人都在利用自己的行业优势赚钱,与别的一些行业相比较,部分教师觉得心里不平,也利用自己行业优势赚钱就不难理解了”。

  方向新指出,目前要说杜绝“教育红包”现象还为时过早,只能采取措施减少“教育红包”现象的出现,而要减少“教育红包”现象,需要社会风气的好转,而“社会风气的好转首先要扭转行业腐败”,实实在在的行业腐败必须进行清理。

  当然,我们说“教育红包”是行业腐败的一种表现,并不是说整个教育行业的人都在腐败。我们不能否认教师队伍总体素质是好的,教师队伍中,的确有一大批具备高尚情操学有专长的优秀园丁,有一大批默默无闻献身于教育事业的人类灵魂工程师。我们的调查也显示,受访者中,30%的人认为总体上老师的廉洁度是很好的,28.4%的人认为比较好,34.7% 的人认为老师一般,认为教师廉洁度总体上较差或很差的只有16%。

  B 44.6%认为“教育红包”是受贿

  教师收受红包或其他贵重物品是不是受贿?我们的调查显示,44.6%的受访者认为是的,23%的人认为不是,另外32.4%的人称自己说不清。

  教师收红包到底是不是受贿,限于这个问题专业性太强,一般的人在回答时大都可能说的只是一种感觉而已,而律师在这个问题上应该更有发言权。

  我国《刑法》第385条第1款有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是受贿罪。同时,《刑法》第93条对国家工作人员的概念进行了规定:本法所称的国家工作人员,是指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及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国家工作人员论。

  然而,在解读《刑法》这些内容时,不同的律师却也有不同的看法。

  湖南金州律师事务所律师孙表华认为,如果是享受财政全额拨款的教师,应归于国家工作人员之类,其教育教学活动完全是一种职务行为,因此老师收受家长财物,达到一定的数额,为他人谋取利益,理所当然地构成受贿罪。

  秦希燕联合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则认为,受贿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必须是国家工作人员或以国家工作人员论的人,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不是从事公务的人员,不构成受贿罪的主体;老师收受红包或贵重物品,属于品行不良的行为,可依法由所在学校或教育行政部分给予行政处分或解聘。

  不同律师对相同内容的法律解读的不同,对此问题的司法理解存在的争议,是否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我国现行法律对此问题的部分条款内容的不完善?

  新闻链接:长沙目前没有“教育红包”投诉

  红网3月19日讯 (潇湘晨报记者 贺银河 张 敏 实习生 邓奕兵 陈寿勇 )“教师利用职务之便,来达到收受财物的目的是不行的,对学生会造成严重的消极影响,是我们坚决不允许并命令禁止的。但到目前为止,关于教师收受财物的举报或投诉,我们还没接到一例。”长沙市教育局纪委(监察室)一位姓秦的副书记说。

  他指出,不可否认,社会上存在着极个别教师存在违规收取学生或学生家长红包的行为,如果长沙有这种情况并且此情况反映到了纪委,纪委一经查实,将严肃处理。

  “对学校,我们提出的首要要求就是办学思想端正,办学行为端正,教师行为也在办学行为之内。如果我们发现确实是因老师利用职务之便收受财物,我们会坚决查处,并根据影响程度进行具体处罚。现在,教师不准收受财物礼品等规定写进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虽然现在逢年过节有些家长要主动送礼,但根据不主张家长送礼,更不准教师收礼。

  “如何杜绝老师违规收取红包的不良现象,首先就是要通过教育提升教师师德;二是要制定监督措施,目前长沙每个学校都对此有一套相关管理规定;三是我们将严肃查处违规行为。该批评的就批评,该处理的就处理,严重的清除出教师队伍,个别老师身上出现的问题甚至还会影响对学校的考核和评估。”秦表示。

稿源:红网 作者:贺银河 张 敏 邓奕兵 陈寿勇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